記者 陳筠蓉、鄧俞廷、藍子瑄/採訪報導
近年,新媒體科技興起已對傳統藝術造成衝擊,本土的「紙風車劇團」和故事工廠承辦的「庄頭劇場」,結合在地文化與傳統技藝,將藝術帶入各鄉鎮,期望引起新世代對傳統藝術的興趣。而在教育層面,偏鄉孩童常面臨資源不足及缺乏管道接觸藝術,在政府積極挹注下,偏鄉國小正積極打造藝術教育環境,讓孩童在生活、學習中感受美學氛圍。
巡迴下鄉 文化平權
新冠疫情重創表演藝術產業,造成演出取消、收入銳減。因此,文化部規畫辦理「表演藝術偏鄉巡演」計畫,期望幫助表演藝術團體恢復營運,並鼓勵其前往偏鄉地區演出。此計畫除了為團體提供表演和創作機會,也能讓偏遠地區的居民觀賞到更多元的表演,提升大眾對藝術的關注度。
許多劇團致力讓藝術走進偏鄉,庄頭劇場創辦人林佳峰表示,透過各種表演內容使藝術城鄉平權,讓生活在非六都的孩童也能透過政策享有藝術欣賞權。林佳峰解釋,他們與文化部合作發起表演藝術偏鄉巡演活動,讓原先在國家劇院演出的節目,與地方表演團隊合作,呈現跨世代對話。例如傳統戲曲融合現代劇場、歌仔戲與音樂劇合作,讓偏鄉民眾也能觀賞到國家級演出,達到藝術平權的目標。
另外,紙風車劇團發起「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計畫,期望讓所有鄉鎮孩童都有機會接觸舞台劇演出。團長任建誠表示,他們計畫走遍台灣319個鄉鎮,讓鮮少接觸藝術活動的孩童們,也能欣賞原創性的兒童劇及藝術饗宴。儘管計畫首輪受場地及經費限制以及宣傳不足,觀眾人數未達劇團預期,他補充,隨第二輪即將結束,期間透過觀眾口耳相傳搭配表演內容及形式更新,已有效提高觀眾數量,總累積觀眾數更增加兩倍。
嶄新表演 青銀共樂
面對世代變遷,如何留住觀眾並維持劇團運作,是每個表演團體的重要課題。「創意來自生活,戲劇反映時代。」紙風車劇團經理廖惠如透過書面回覆表示,作品能隨著社會潮流調整,才是劇團持續生存的關鍵。
林佳峰則表示,庄頭劇場改編多部經典作品,同時也保留原創台灣故事戲曲,透過這些作品深入各鄉鎮交流。他也提到,目前劇團成立僅十年,相較於其他老團隊還有經驗上的不足。因此,團隊挑戰不同於傳統劇場,以「音樂劇」型式演出經典作品,更加注重舞台設計、燈光音效,產生新的視聽衝擊進而留住觀眾。
網路時代興起,廖惠如說,紙風車劇團結合數位技術,在舞台的設計上突破空間限制,投影3D動畫與劇場燈光渲染,滿足觀眾更沉浸式的感官體驗。此外,為了拉近角色與觀眾的距離,劇團運用大型充氣道具與現場觀眾互動,讓大家接力將其傳回舞台,使不同年齡層都能親身參與劇情走向。
翻轉傳統文化 新創延續之路
根據文化部《文化參與概況》調查顯示,傳統戲劇類的活動參與率正逐年下降,為解決此困境,守護傳統藝術文化,臺灣戲曲中心公關經理高美瑜透過書面回覆,自2018年起推動「傳統藝術接班人計畫」,持續召集與鼓勵有意願傳承傳統藝術文化的年輕人,並從根源上提供相關支持。期望活絡台灣傳統藝術文化生態及培育新世代青年從業人員,促進戲曲文化的多元發展。
另外,對於傳統藝術文化接班人的培育,大專院校也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公關經理李佩真書面表示,為延續傳統藝術文化,他們預計將人工智慧融入戲曲教學與舞台實踐,成立「表演藝術AI科技教育與研究中心」,讓更多對傳統藝術有興趣的學生透過創新技術與跨學科學習,掌握人工智慧與數位科技,在提升競爭力之外更可以合作推進傳統表演藝術轉型。
李佩真提及,該中心以人工智慧互動人像技術,將劇中角色生成出科幻影像,在公演時為觀眾帶來不同於傳統表現形式的全新視覺體驗。同時學院亦提供各種機會,提升年輕人傳承意願,吸引更多學生加入傳統藝術文化行列。李佩真期望,能與志同道合的新世代並肩作戰,肩負起傳承使命,將台灣的傳統藝術文化發揚光大。
偏鄉藝術教育 培育美學新計畫
偏鄉學童接觸藝術的機會較少,在教育上,常面臨資金不足、缺乏資源等困難,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李霜青書面表示,為幫助偏鄉地區的藝術教育困境,於2019年和教育部聯合辦理「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
「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於每年寒暑假招募師生至偏鄉學校,進行為期五天的營隊,透過課程增進學童對美學的感知。李霜青認為,家庭環境會影響孩子對藝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加入「親師生美學體驗」,讓老師與家長在結業式參與孩子們的藝術成果,將營隊培養的美學成效擴散至家庭中。
為了補足偏鄉學校藝術領域的師資,萬富國小教導主任李意如表示,學校已向教育部申請藝術專業的「公費生」教師,然而因申請名額有限,且須等待公費生畢業才可至偏鄉學校教學,因此轉而向宜蘭縣政府申請「藝術家駐校專案」,由藝術家與老師共同設計課程,透過學習藝術家專業,提升校內藝術老師的教學能力。
在藝術教育推行上,資金也是影響成效的重要關鍵。萬富國小校長林善敦直言,目前透過政府的專案申請,緩解經費問題。但他建議,目前的專案補助限用在設備、建設上,若能放寬經費使用限制,讓資金可彈性運用在教學資源或師資培訓上,學校才能靈活應對實際需求。
目前偏鄉地區教育資源仍難與都市相比,為實現藝術教育平權,李霜青指出,除了透過學校課程,也鼓勵偏鄉地區孩童多參與課後的藝術社團,並前往都市參與比賽、欣賞藝文活動。她期望,偏鄉學童透過持續接觸藝術,提升自我美學素養,更能達到兼具想像力與實踐力的全面發展教育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