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慶禾、陳慶安、劉妤琪/採訪報導
不義遺址做為反思威權統治及人權教育的重要場域,而安康接待室是現今保存較完善的案例之一,然而專家指出,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無法適用所有不義遺址,呼籲應制定專法。另在史實考證上,文史團體認為缺少執法人員的口述歷史和檔案,使還原歷史真相面臨挑戰。此外,博物館、體制內教師與民間團體該如何喚起各世代對本土困難歷史的關注,仍屬現須突破現況的課題。
史蹟資料 保存不易
根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下稱促轉條例)的定義,不義遺址為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之發生地,目前全台經過審定公告的不義遺址共有47處,其中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安康接待室尤其特殊。國家人權博物館(下稱人權館)展示教育組長黃龍興解釋,過去調查局階段性選擇據點做為偵訊空間,從1950年到1958年間在大龍峒後轉移到三張犁,直到1973年遷移至安康接待室,是目前僅存完整的白色恐怖時期的偵訊空間。
安康接待室被指定為不義遺址前,已廣為人知,經常吸引民眾前來探險、燒金紙等活動,暗坑工作室執行長吳柏瑋認為,物件本身多是木頭,若無消防系統則會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安康接待室具有文化資產保存的急迫性。他也表示,經《促轉條例》公告不義遺址後,並無任何法律上的保護措施,若被人破壞也不會受到懲罰。
此外,安康接待室的考證以及後續保存也面臨時間的壓力,吳柏瑋透露,以台灣其他的白色恐怖時期的文史資料而言,安康接待室的資料量雖然龐大,但許多檔案都是缺頁狀態,完整度並不高,同時調查局公開檔案的意願也至關重要,由於大量檔案牽涉個資法的問題需要進行遮蔽工作,導致許多文件一時無法公開,在此前提之下,考證遺址對民間團體或研究學者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
確立價值 設置專法
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許勝發認為,《文資法》對古蹟的定義是可以涵蓋不義遺址,因此不需特意修法,他指出文化資產指定需經過審議委員的評鑑,但每一個審議委員對歷史意義的保留價值標準不同,所以才使許多不義遺址無法納入文化資產。
「《文資法》已是30年的法律了」,臺灣文化法學會理事長廖凰玎說明,直到轉型正義的概念被推動,《促轉條例》定義的不義遺址才問世,文資法目的是保護廣義的文化,透過修復、活化再利用,讓大眾可以回顧歷史與充實精神生活,反觀對於不義遺址反思威權、轉型正義、民主法治與人權教育等價值沒有任何評斷標準與概念,因此現有文資身分的不義遺址只是剛好符合文資法保存目的。
文資審定事由在《文資法》中也少有反思威權統治,廖凰玎解釋,當不義遺址無法完善保存,能述說歷史經歷的長輩將逐漸凋零。面對時間的壓迫性,她坦言,應設立專法,在成本與時效的考量下,專法可以讓不義遺址有獨立且完整的體系架構,至於施行細則可沿用《文資法》。
至於目前由人權館管轄的安康接待室,黃龍興表示,未來將徵詢關押過的政治受難者,對內部的偵訊空間與修養區進行維持原樣、防止崩壞及復原樣貌等修復,並串連景美人權博物館和安坑刑場發展人權走廊,了解當時政治受難的歷史過程。
還原歷史真相 推廣紀念活動
吳柏瑋表示,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距今70餘年,因當年的人事物已逐漸離開,21世紀後,台灣的威權歷史要面對時間的壓力,記憶是否留存下來,並傳承給後代成為一項挑戰,尤其如何讓新生代族群對過去的歷史產生認知,是許多民間團體與博物館要努力的目標,此外,文史團體也呼籲應盡快保留執法人員的口述歷史,還原歷史真相。
對於威權歷史的詮釋,吳柏瑋表示,現今台灣威權歷史僅有文獻和被害者的闡述,然而,在探詢歷史的真實性中,兩方當事人看法未必相同,需透過文獻交叉比對還原歷史的真實樣貌。他也強調,除了受害者視角外,執法人員的視角也是威權歷史中重要的一環,且由於當事人如今多漸漸衰老,紀錄由執法人員陳述的歷史更有急迫性。對此,黃龍興表示,人權館目前正著手調查當時管理者與工作人員的口述歷史,內容以匿名方式記載管理者與政治受難者的互動,未來將集結成檔案並公開在平台上。
「時間會沖刷當事人,沖刷聽聞的人,同時也沖刷整個社會對於這個事情的記憶」,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執行長藍士博坦言,如何多元詮釋與跨越世代和族群溝通,是每個文史組織的挑戰。他認為,不同世代對展覽的看法可能有差異,面對十幾年的常設展更新,將以主題式敘述歷史取代時間動線的線性歷史。
此外,藍士博期盼,政府支持更多團體投入困難歷史的推廣活動,而除了室內展覽外,台灣共生青年協會秘書長潘美表示,每年政府舉辦的二二八中樞紀念活動,莊嚴地氣氛使年輕人卻步,因此協會改以活潑的方式,透過舉辦音樂節、市集、展覽和走讀活動,讓民眾認識二二八事件與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教育 強化課外知識
108課綱增加轉型正義內容,希望加強學生對困難歷史的了解,但是否需著重教學,教學現場老師有不同看法,同時也需面對家長檢視,不過體制內老師與民間仍積極行動,希望可以突破現狀的困境。
教育部為落實多元發展在108課綱的教科書增加轉型正義內容,不過,新北市鷺江國小教師翁麗淑坦言,因為部分家長誤解轉型正義等同「政治介入校園」,多數老師為避免爭議忽略轉型正義議題,使課綱實行不如預期,不過,高雄市陽明國中教師吳怡蓉認為,上述情況近期已有改善,大部分老師都依課綱教材幫助學生學習。
對於推行轉型正義,翁麗淑認為,補充課外知識,參訪歷史場域建立學生與歷史的連結,相較於複習和考試更為重要,但在升學主義體系下,吳怡蓉說明,因教學時數有限,若課本未講解完就過多補充課外知識,只會遭受家長質疑課程進度太慢,翁麗淑也表示,長期面對質疑的壓力,是推動轉型正義大的阻力。
面對困境,翁麗淑認為,轉型正義現況只能期待體制外蓬勃的行動促使體制內的改變,學生也能透過參與校外活動喚起對歷史的關注。藍士博亦透露,未來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希望推出區分各年齡層的歷史教育範本,目標是克服校內教育時數不足的問題,並致力於運用簡短易讀的敘述解釋本土困難歷史的脈絡,以補足現階段轉型正義教育不足的地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