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雙語教育 突顯“雙貧乏”困境

記者 林蕙宇、施俞婷/採訪報導

政府推動2030年雙語政策,目的是增進年輕世代的英語能力,並從小學開始扎根,以便增強未來的競爭力。記者去到兩間學校的現場,觀察市區小學與偏鄉小學在雙語資源上有什麼樣的差異。

螢橋國小的學生實施雙語體育課的教學現場,即便聽不懂,但孩子們都踴躍參與其中。攝影/施俞婷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螢橋國民小學改為雙語國小,一所主打用雙語教育進行教育的一所學校,不論是體育、數學、國文等其他科目都是強調使用英語上課。體育課程改為體育雙語,著重培養孩子們的聽說能力基礎培養,運用日常生活對話與教室課程用語的引入體驗,逐步加強孩子們的英語能力與使用度。因位於市中心相較來說普遍資源本來就比較充足,也會讓孩子們獲得比較好的學習環境。

體育課結合英文雙效學習,同時利用視覺與聽覺增強孩子們的記憶力。攝影/施俞婷

林煒軒體育老師也有說到,希望孩子們能夠用耳朵聽、用眼睛看來去學習,畢竟對於孩子們來說普遍是無法用英文理解全部的,可以說是不可能完全聽懂。而另外位於新北市的屈尺國小,相對於市區學校來說師資資源普遍較為薄弱。在申請各科老師上較於困難,申請後不一定能夠快速的媒合到老師。目前對於只有五個班級的屈尺國小來說,資源上只有一位英語助理老師在教全校,並不像市區學校一樣教師資源充足。且交通上比較不方便,對於市區中心的學校來說,有許多老師是不太能夠接受交通不易到達的學校,因而留在市區。這將會造成偏鄉學校師資略微不足的問題。

屈尺國小全校由一位英語老師搭配導師負責孩子們的英語課程。攝影/林蕙宇
目前正在上英語課的班,英語老師在看孩子們的學習狀況,並即時給予回應。攝影/林蕙宇

不過,有不少學者及教師認為雙語教育目前在台灣尚未完善準備好,但若等到時機成熟未來可以說是指日可待。畢竟多一個語言要花較多的時間學習並且習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籌備一個教育轉型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及計畫,因此台灣雙語政策目前最需要的是時間及資源的完善,學習多一個語言是有益無害。不過以目前的台灣來說確實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點。一方面需要有更多的老師考取雙語教師資格,另一方面教育的環境、課程、資源可能都需要大幅度的調整提升。這樣一來才有辦法讓雙語教育在這條軌道上有完善的發展。

 

延伸閱讀:

雙語政策急登場 學習成效難兼顧

語言學習多樣化 線上教學成趨勢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