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芝彣、林佳穎、邵卉婕/採訪報導
被譽為最美運動項目的韻律體操,優雅的表演背後,卻經常因為資源不足在發展上遭受阻礙。由於缺乏訓練場館,讓選手往返場地需耗費不少交通時間;比賽制度的欠缺完備,亦影響選手權益。基此,台灣體壇對韻律體操的重視程度必須提升,且應正視並積極解決資源短缺與制度規劃等問題。
場館不足 訓練受限
韻律體操需要拋擲手具,因此練習場館必須有一定的寬度及高度,國立體育大學韻律體操教練高敬惠表示,受到此限制,韻律體操難有專屬的練習場館,大部分都是租借學校的活動中心或體育館,但當學校有活動需使用場地時,便會壓縮到選手的練習時間。
國立體育大學韻律體操選手李慈紋說:「以現在我們練習的龍潭國中場地來說,能夠有像這樣不需要挪動體操墊,且可以每天提供練習的場館已經很好了。」高敬惠表示,由於場館有限,不同年齡層的選手需共用場地,選手的練習時間不僅不足,多人同時練習也容易分心。
各年齡層一同訓練並非沒有好處,中華民國體操協會副理事長吳修廷表示,大家一同訓練可以共好,創造機會互相學習,但不同年齡的選手能力也不盡相同,若場館充足,以年齡區分訓練仍是最好的選擇。
此外,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助理教授中田真美提到,韻律體操並沒有固定培訓的國家隊,當要參與國際賽事時,則由通過選拔的選手組建短暫的國家隊,加上國訓中心沒有韻律體操專用場地,即便組建國家隊,缺乏訓練場地也會阻礙發展。她認為,若國家能有長期培育的隊伍且有系統化的資源,或許台灣韻律體操在國際上的成績也能有所進步。
對此,吳修廷指出,台灣許多體育館在非賽事期間會處於閒置狀態,但日本會有效運用空間,將各時段分配給不同運動項目使用。中田真美補充,若台灣效仿日本,與社區運動中心合作,提供練習場地,相信會有更多選手投入韻律體操。體育署透過書面回覆表示,韻律體操場地之設立,應視整體韻律體操推廣評估情形設置,且目前運動場館的興建已朝多目標使用規劃。
參賽規範 權益受損
根據現行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簡稱全中運)及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簡稱全大運)的舉辦規範,皆有限定「一隊(人)參賽不予舉行比賽。」及「二隊(人)至三隊(人),各錄取一個名次。」,但韻律體操區分個人和團體賽,而團體賽須同校的五名選手組隊參賽。今年的全中運高中組及全大運的團體賽皆因隊伍數不足而取消。
對此,高敬惠指出,韻律體操項目較冷門,越高層級選手數量會越少,同間學校難以派出五人參與團體賽。中田真美也表示,團體賽跟個人賽的選手不會重疊,一隊不成賽的規定會導致團體項目的選手沒有比賽成績,而選手在賽前至少需半年的練習,賽事取消將使努力化為烏有。
而「二隊(人)至三隊(人),各錄取一個名次」的規範,也是導致選手數量萎縮的原因。吳修廷表示,目前由教育部體育署主辦的比賽都有此項規定,雖然立法是為了促進運動發展,也避免充數參賽的情況發生,但僅取一個名次,將導致長期處在次位的隊伍,認為無法得名而棄賽,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她表示,盼望政府未來能夠針對項目特性制定不同的規則,以促進韻律體操的發展。
兒童體操興盛 退役選手新場域
近年兒童體操盛行,工作室除了能提供孩童良好的學習環境,更能讓退役選手在就業上擁有不同的選擇,台南市體操委員會總幹事陳世卿提到,若在幼年腦部發育期間,同時從事身體訓練,不僅能增加肌肉及關節的靈活度,也可以刺激大腦發展。不過,他也強調,兒童體操主要是讓孩童體驗,並不會一開始就往選手方向發展,課程大多是基礎的墊上運動,學生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才會轉往訓練場。
而體操涵蓋的項目包括競技體操、韻律體操、有氧體操等運動,陳世卿指出,目前台灣較著重前兩者發展,而教練也會針對孩童特性決定發展去向。他說明,競技體操大多是展現空中身體控制,較著重選手身體素質;韻律體操則要求音感及柔軟度。但他也補充,因兒童體操仍有器材使用的限制,所以主要是培養運動興趣,促使其達到成就感而繼續學習。
儘管兒童體操市場趨近飽和,但針對「韻律體操」的專項訓練卻很少,對此陳世卿解釋,除了場地的限制外,選手家庭通常也需要有一定經濟能力,一套服裝最少要2萬5000元起跳,加上手具、比賽經費等開支,讓許多家長因此卻步。中田真美亦補充,目前韻律體操主要只在小學社團及校隊推廣,要向外發展仍存在一定難度。
全盛時期短暫 預作生涯規劃
韻律體操選手多在20歲左右退役,全盛期短,故提早規劃生涯十分重要。吳修廷表示,選手從小便開始培育、受訓,但因為年紀小,還無法釐清自己的興趣,高中是分水嶺,必須開始規劃未來,選擇繼續訓練或轉換跑道。
高敬惠提到,當選手對未來感到迷茫時,教練會用比賽成績作為商討依據,幫助選手決定是否繼續以選手的身份升學。他強調,由於選手從小就開始訓練,教練也會期望學生不要輕易放棄,到大學再開始發展第二專長。
李慈紋因為有明確規劃,所以較不擔心未來發展,但她也表示,許多選手不想被韻律體操設限,卻也不確定未來志向。教育部雖有擬定優秀運動選手輔導方案,協助退役選手就業,但由於韻律體操選手普遍年齡低,吳修廷表示,選手的想法可能會與父母或教練的想法相抵觸,影響就業選擇。
對此,吳修廷呼籲父母與教練應該支持孩子,並協助孩子朝他們的目標邁進。她也提到,有許多選手想從事韻律體操教練的工作,但在台灣,目前已趨近飽和,所以她鼓勵選手在大學階段學習不同專項,將韻律體操的才能拓展至相關領域,畢業後從事幼兒體操、舞蹈老師、或空中瑜珈等行業,不侷限在競技運動的框架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