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晨榕、林東慧/採訪報導
你有把衣服送洗卻沒有取回的經驗嗎?走進空間狹小的傳統洗衣店,掛在架上的衣物數不勝數,從短袖襯衫到羊毛大衣,衣服的款式多到讓人眼花撩亂。
洗衣業者鄭江富表示,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忘記將送洗的衣服取回,若是顧客一直不來領取,就只能無限期在店裡囤積。此外,大部分洗衣店面位置都在一樓,租金相對可觀,衣物大量囤積會對洗衣業者造成嚴重困擾。
為了解決此問題,身為洗衣店第三代的張瑞夫創立衣物循環平台,將自家店內滯留未取的衣物放到網路上出售,顧客只需要通過平台下單,衣物就會自動交由專業清潔團隊清洗,再送到客戶的手中。他表示,台灣民眾普遍對舊衣服的接受度不高,希望能藉此消除民眾的偏見、並減少自家店內堆積如山的衣物,賺回洗衣的成本。
然而,循環平台的運作模式似乎遊走在法律邊緣。根據現行洗衣定型化契約規定,業者必須在收到衣物的15天內清洗完畢,並且盡善良保管人義務免費保管一個月,消費者要是超過時間都不來領取,業者最多也只能收取六個月內洗衣費用的千分之十來作為補償。
針對該契約的修正,張瑞夫建議,消費者若是超過六個月仍未將衣物取回,便可以將衣物所有權轉移至洗衣業者,由業者自行處置。
對此,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杜冠民建議,業者可以與民眾約定三個月內需領取衣物,若是消費者尚未來取回,再約定兩個月以上的期限去催告,或是將留置物的所有權轉移給業者。如此一來,不但能督促消費者盡快取回衣物,也能保障業者權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