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譚唯臻、李伊淇、苗斯堯/採訪報導
旭川河是基隆歷史悠久的河流之一,在日治時期被整治為人造運河,河畔建有名為「崁仔頂」的魚市場,河流上運行的小船會將打撈到的魚貨沿著石階搬運至岸上,因而得其美名。
然而這樣的榮景卻在1959年開始逐漸消逝。當時台北港尚未開放,基隆港成為唯一的貿易港口,在發展商業貿易的同時,不得不與河爭地。礙於基隆港灣的地理特性,海水長期夾帶汙泥與海洋垃圾進入谷灣,導致下游的旭川河日漸淤塞,船隻無法通行。
1975年政府決議將河面填平,並在其上方興建三棟建築,分別為明德、親民以及至善大樓,旭川河岸的居民與崁仔頂魚市也跟著搬遷於此。
被犧牲的河流
漁船頻繁進出的河川演變成林立的商業大樓,車水馬龍的喧囂蓋過旭川河的寧靜,出生的年代決定了基隆人對旭川河的印象。在明德大樓內經營模型店的老闆曾樹銘親眼見證旭川河的演變,談到記憶中那條河川時,曾樹銘眼裡流露出懷念的神情。
曾樹銘回憶,以前住在旭川河附近時,家家戶戶都是燒煤煮飯,每當看到煙囪冒煙的時候,就會聽到遠處傳來「阿明回家吃飯了!」的呼喊聲,那樣的場景在大樓興建之後便消失殆盡,只能保存在回憶裡。
大樓的出現帶來繁榮的經濟,除了崁仔頂外,大樓內也有不少商家入駐,然而龐大商業利益的背後,伴隨的卻是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魚市場的大量汙水、兩萬名住戶的日常廢水,全都往河川裡排放,使得旭川河水變得混濁不堪、陽光無法透視,站在橋上便可聞到刺鼻的魚腥味;旭川河就像一條隱藏在城市下的巨型臭水溝般,不見天日。
不禁讓人感嘆,曾幾何時,這條充滿生機的運河、家家戶戶雞犬相聞的日子,經過百年竟成了這副模樣,當年小船划過的旭川河,如今幾乎要消失在城市底下。
文安里里長李隆進說,海埔新生地的土質較為鬆軟,時間越長,地層下陷的情況只會日益嚴重,「當初會蓋那個東西(大樓),是因為每個時空環境不一樣,需求不一樣。」李隆進認為,在河川上興建大樓一事並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當年的政府考量旭川河淤塞問題,且為了帶起基隆市區的繁榮度,才會建起三棟商業大樓,沒想到住戶的汙水排放反而造成更多河川問題,甚至讓大樓面臨拆除。
不過李隆進表示,商業大樓的出現確實帶動基隆市區的商機,尤其是崁仔頂魚市,不少部落客、美食節目都曾報導過崁仔頂獨特的韻味,百年的歷史已根深蒂固,成為基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旭川河上方的忠三路於今年四月進行改建工程,施工人員在開挖過程中發現疑似日治時期建造的石造駁坎,使得在整治河道與保存文物上出現兩難。李隆進說,河岸駁坎是1912年所建造,至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因此駁坎屬於古蹟。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營建工程不得破壞古蹟,因此政府只能在外加蓋防波堤。
污染源之一 崁仔頂魚市
崁仔頂魚市場為旭川河水帶來許多汙染,卻也乘載了基隆人無數的回憶。每天凌晨十二點是魚市開市的時間,一天只經營五個小時,天還沒亮攤販就會準備收攤,是個只有凌晨才逛得到的魚市。有別於住宅區的寧靜,凌晨的崁仔頂就像是個不夜城,攤商此起彼落的叫賣聲貫穿整個魚市場,一盞盞吊掛的燈泡下是剛捕撈上岸的新鮮魚貨,還有活跳跳的海鮮等著民眾選購。
「魚要殺,髒水、魚肚、雜質很多。」李隆進表示,由於崁仔頂魚市就在旭川河上方,攤販使用過後的廢水會直接排進旭川河,魚市帶來的髒亂早已成為長期無法解決的問題。李隆進也說,過去曾有市長計畫把魚市遷移至正濱漁港附近,但由於牽涉到的層面太廣,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仁愛區議員童子瑋表示,目前針對崁仔頂魚市祭出不少相關措施,不僅改建廁所使環境更加整潔,也規範攤商必須將裝魚的保麗龍箱集中處理,市場收攤後就不可再出現垃圾,以免影響路人行走。
拆或不拆?民眾意見兩極
近幾年來大樓的存廢爭議不斷被搬上檯面討論,即使經過數屆地方首長的治理,仍遲遲沒有進展,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居民的搬遷問題。三棟大樓內共計約400多戶,倘若大樓要進行拆除作業,勢必得先提供住戶一個能安置的場所。童子瑋表示,大樓內居民雖然沒有地上權,但仍持有房屋所有權,且拆遷需要徵得所有住戶的同意,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事。
「最好不拆啦!這個要拆很麻煩,我們這邊住了幾百戶,我們還有四層樓!」住在大樓內、經營縫紉店的林阿姨認為,拆除大樓的過程太過繁瑣,要取得所有住戶的共識並不容易,保持現狀就是最好的。
也有民眾持反對意見,支持大樓盡快拆除。居住在旭川河附近的民眾林炫辰認為,旭川河是條具有歷史意義的運河,且和崁仔頂魚市有著離不開的關係。林炫辰說,雖然魚市讓河川汙染嚴重,但並不需要譴責過去人們所做的事,而是應該在這個不斷改變的時代下,重新探討這三棟樓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可以還給人們一個乾淨、舒適的河道景觀。
李隆進也斬釘截鐵地表示:「絕對、一定會拆掉!」接著了點出了河川下沼氣爆炸的隱憂,「因為它是密封式的,所有汙水都在下面的話,會發酵、產生毒氣,會有沼氣爆發。」旭川河的汙染不只是環境生態問題,也關係著居民的安全。
基隆市區的另一棟大樓最近面臨地層下陷的危機,因此有民眾擔心明德等三棟大樓是否也有一樣的問題。經過結構技師勘察後,雖沒有拆遷的急迫性,只是單純的環境汙染問題,但童子瑋擔心,若市區不幸發生大地震,還是有危險性存在,因此期盼能盡快拆除大樓。
而拆遷後的旭川河會變成什麼模樣?童子瑋說,市府目前已經介入處理汙水問題,希望未來能將旭川河打造成類似台中柳川的生態公園,並結合現有的海岸廣場,呈現出漂亮的水岸景觀。李隆進則表示,親水性是基隆的優勢,「要比基隆這種親水性那麼強的,全世界可能不容易找到。」當有了綠樹美化、清澈的河水時,螃蟹、魚蝦、水生植物等也會漸漸出現,進而帶動觀光商機。
旭川河及明德、親民、至善大樓的問題已存在多年,礙於拆遷程序太過繁瑣、涉及層面太廣,遲遲無法進行拆除作業。在商業利益與環境生態的兩難下,旭川河先是輸了一仗,成為了繁榮城市下無聲的犧牲者,要如何在旭川河重見天日的同時,保有崁仔頂百年的文化與特色,是政府及居民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