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學校?台灣逾1.9萬名學生 自主學習之路

記者 粘菀瑄、呂怡葳/採訪報導

「噹!噹!噹!」鐘聲響起,揹著沉重的書包走入校園,為了考好大學,每天必須早上8點到校,到了下午5點才能放學,這是台灣學生共同的記憶,但其實還有另外一群同齡人,每天沒有固定的起床時間,每週也沒有固定課表,他們跟著興趣學習,讀書計畫全靠自己安排,這群人被稱為「自學生」。 

體制內學校以老師傳授課本內容為主。攝影/呂怡葳

在練習場上展現優美舞姿的吳若瑄,正是自學生之一,吳若瑄從小學二年級便開始自學,如今已自學長達8年的時間,對於自學生而言,除了需要專注在興趣或專長外,如何妥善規劃讀書和練習的時間也是課題之一,吳若瑄提到,現在這個階段,他的讀書計畫都是去跟著溜冰的行程去安排,溜冰剩下的時間才會規畫其他課程。 

吳若瑄的自學文路,在練習場上展現優美舞姿。攝影/呂怡葳

因為自學的緣故,吳若瑄不僅會溜冰,還會裁縫、體操、芭蕾等專長,同時,他也在自學過程中決定將溜冰和裁縫兩項做結合,學習製作冰裝,並希望以此做為未來目標。 

但走入自學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長的陪伴至關重要。每次吳若瑄練習溜冰時,媽媽吳懃慧總是默默地在身旁陪伴他,吳懃慧表示,「我們家庭是一直很希望孩子接受很多元化的學習」,因此當孩子提出想要學習某項事物時,他們一定都是全力支持。 

吳若瑄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練習溜冰。攝影/呂怡葳

在台灣,自學生學習方式分為三種型態,分別為在家自學、共學團體和實驗教育機構,而根據教育部統計,高中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人數從104學年度的453人,到110學年度的1694人,7年成長超過三倍。

高中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人數從104學年度453人,到110學年度1694人,7年成長超過三倍。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製圖/呂怡葳
三種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比較。資料來源/教育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製圖/林佳穎

對此,保障教育選擇聯盟總召集人陳怡光指出,自學生之所以增加,是因為學校跟現實生活的脫節情形越來越嚴重,讓許多有想法或是不滿於現況的學生或家長,想要離開體制內教育,另尋出路。 

教育新世代來臨,家長可以讓孩子適性發展,不論是選擇自學或是體制內教育,只要能為孩子尋找適合他們的學習管道,就是人生的最佳解答。 

 

延伸閱讀:

教育體制革命 實驗教育在台萌芽

實驗教育人數激增 配套措施待落實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