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以動物為本 新竹動物園重生

記者 林立婕、沈詩柔/採訪報導

新竹動物園位於喧囂的新竹市區內,從新竹火車站出發,步行約10分鐘就能抵達,交通十分便捷。也許是因為地理位置優渥,新竹市民相當喜愛到動物園踏青,更是家長們最喜歡帶孩子玩耍的樂園。

新竹動物園地處喧囂的新竹市區內,交通便利,成為市民假日最愛去的熱門景點之一。攝影/沈詩柔

不過看似新穎的新竹動物園,其實擁有85年的悠久歷史,是全台原現址最古老的動物園,其前身能夠追溯到日治時期。1935,為慶祝新竹街變為新竹市,市民捐款興建一座位於新竹公園內的兒童樂園,園區內附設動物園區。

豔陽高照的午後,孟加拉虎在舒適開放的環境悠閒打盹。攝影/林立婕

二戰期間,園區內的動物暫時被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直到1953年才重新開放。由於園內設施已經逐漸老舊,過去缺乏對動物行為的相關知識,許多展示動物的展場都非常簡陋,因此發生大象綾子死在動物園的悲劇。

重建後的動物園,雖然沒有活生生的大象,仍處處可見留下來的大象痕跡。攝影/林立婕

今年81歲的何爺爺,在動物園擔任志工超過20年,談到大象綾子的故事仍然印象深刻。他回憶,大象綾子是旅日華僑所贈與,但因園區規劃不當,身軀龐大的綾子只能在狹小的籠舍度過日日夜夜。當時有民眾太過喜歡綾子,因此時常拿食物逗弄牠。為了拿取食物,綾子摔入壕溝,身受重傷,最後傷口細菌感染嚴重,最終不治身亡。

擁有85年歷史的動物,曾發生大象綾子死亡的悲劇,因此改造過程裡最注重動物的生存權。照片提供/新竹市政府

正因為過去的意外太過悲痛,新竹市政府意識到改革迫在眉睫。動物園的再生計畫於2017年正式啟動,為了改建暫時將動物園封閉。有血淋淋的教訓作為前車之鑑,「友善動物」成為重建計畫的核心理念。

新竹動物園與其他動物園不一樣,園區沒有設置任何鐵籠,環境皆以「友善動物」為核心價值,設置多種玩具讓動物玩耍。攝影/林立婕

首先,為了讓每種動物都能獲得更廣闊、完善的棲地,改造團隊放棄追求「動物園的動物就是要多」的心態,不再編列新的預算購買動物,只保留舊有的動物。

牠們居住環境可不能馬虎,整座動物園的鐵籠、鐵柵欄皆被拆除,只留下一個有著深遠歷史的大鳥籠,將籠中之鳥全數安置到擁有更遼闊天空的場地,空空如也的鳥籠成為給小朋友玩耍的遊樂設施。在孩子玩樂的過程,體會動物被關子籠子裡的感受,順便給孩童們上一堂生命教育課。

新竹動物園只保留了唯一一個鳥籠,成為小朋友的遊樂設施,同時讓人類體驗動物被關在籠子裡的感受。攝影/沈詩柔

此外,為了讓動物擁有多樣的生活環境,整個園區的地型呈現立體狀,打造出符合牠們習性的生活空間。動物園園長楊礎遠分享新竹動物園與其他動物園不同的理念:「我們是來動物園找動物,而不是動物給你看。」重生後的新竹動物園,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友善動物園」。

台灣獼猴爬到樹木的最高點,俯瞰人來人往的遊客。攝影/林立婕

雖然改造初期面臨諸多困難,外界有許多不同的聲音,甚至有人大力反對重建計畫。全程參與重建計畫的新竹市政府城銷處處長顏章聖提及,當時的反對聲浪認為維持現況就好,不要輕易改變,但他認為打安全牌其實是最危險的,如果再不改變,拖得越久,狀況只會越糟糕。

在新竹動物園,平時可見工作人員經常出動巡視動物。攝影/林立婕

所幸最後新竹動物園以美好的姿態重生,如今入園人次已突破兩百萬大關,不但深受民眾喜愛,也成功保留在地人集體的歷史記憶。

 

延伸閱讀:

動物園設立與否各有利弊 動物權意識上升

動物園裡的幕後英雄:動物保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