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返鄉注入活力 永續壯圍在地文化

記者 阮永綺、許宇彰/採訪報導

壯圍鄉位於宜蘭縣東北部,由於地理位置靠海,此處養殖漁業興盛,魚塭遍布。此外,壯圍鄉的農業發展基礎也很穩定,根據宜蘭縣政府的資料介紹,壯圍鄉農業生產依時令季節的不同,春蔥、夏瓜、秋鳥、冬蒜,一年四季呈現不同的田園景觀,因此壯圍鄉也成為熱愛農業生活之人的嚮往之地。然而,壯圍廢棄魚塭繁多、農業人口老化都是壯圍當地目前面臨的問題。

牛頭司開創犁田體驗活動,帶著遊客拉牛翻土。攝影/阮永綺

牛頭司就是一個希望保留傳統牛耕文化,且希望傳承傳統農作的園區。遊客們前往牛頭司,可以與多隻水牛、黃牛零距離互動,餵牠們吃牧草、給牠們梳毛。另外,遊客也能報名體驗牽牛犁田,在解說員的指導下拉牛車翻土。

牛頭司開創犁田體驗活動,帶著遊客拉牛翻土。攝影/阮永綺

牛糞也是養牛牧場循環的一部份,曬乾的牛糞無異味,還能作為燃燒的原料使用。牛頭司推出牛柴爆米花活動,以牛柴燃燒加熱玉米粒作成爆米花,讓親子一同參與DIY生火與製作爆米花的過程。

牛糞曬乾後成為牛柴,可做為燃料使用。攝影/阮永綺

值得一提的是,牛頭司的場地是由壯圍廢棄魚塭所改建,四周魚塭原本的堤防都未拆除,能直接作為牛場的圍籬使用。

園區的是由廢棄魚塭改建的,保留魚塭的邊界,以作為天然的養牛圍籬。攝影/阮永綺

牛頭司目前主要經營者之一的黃勁凱,在高雄市就讀完大學後決定返鄉發展,運用自己的觀光相關專業,希望協助家族一同經營好牛頭司。黃勁凱表示,他身為返鄉青年,感受到回鄉發展起初面臨最深刻的困難,就是世代之間的理念隔閡,與長輩彼此在經營牛頭司的想法上有很多落差。

他表示,其實可以理解長輩為何會有教條式的思考模式,是因為他們一輩子都花很多時間在農作上,沒有對觀光娛樂的發展有更立體的想像。

牛糞還可以作畫,讓孩子們能在畫布上揮灑想像力。攝影/阮永綺

黃勁凱除了要歷經與長輩的磨合,自己也不斷增進相關知識,運用網路行銷、與牛更有創意的互動行程設計,慢慢做出成績,有越來越多媒體前來報導,明顯讓牛頭司的受關注度大大提升。他強調,真正能被長輩理解,都是從呈現出好的成績才開始。

談及自己對未來發展的目標,黃勁凱坦言,想擴大經營的範圍,也想讓觀光產業多元化,甚至有希望成立壯圍渡假村的構想藍圖。他表示,期盼未來壯圍變成不再是遊客們旅途中的過客,而是可以在這邊多遊玩多享受幾天的景點。

壯圍老舊房屋問題也是地方政府一直關心的議題,而這一位木予田商行的老闆石玉鵬, 透過2019年政府輔導補助的「壯圍老屋新生命示範計畫」成功改建老屋,重新將這棟已有六十年歷史的老舊房屋注入新的生命力。

石玉鵬表示,這間木予田商行所有的裝潢皆是自己打造,因為自己喜歡木工、木雕、製作家具、藝術相關的創作,再加上從年輕時就有收集老料的習慣,最終才造就商行內的所有建設,而這其中包含的所有元素,都是他的喜好加上靈感融合而成的設計。

木予田的飲品,都是採用有機的咖啡豆與茶葉。攝影/阮永綺

商行內的售出品項,從咖啡茶飲到所有農產品,皆是有機友善的耕作產物,且皆採無包裝模式販售。石玉鵬指出,他堅持友善耕作與減塑的理念,寧可提高成本、拒絕外帶售出的機會,並會告知想購買農產品的顧客務必自行準備容器來裝盛。

石玉鵬講到自己最喜歡的鹿角蕨時,總是看起來炯炯有神。攝影/阮永綺

木予田商行店內的環境最顯眼的莫過於老闆最喜歡的植物——鹿角蕨,綠油油的葉片掛滿了牆壁,如綠色的簾幕般隨風擺動。石玉鵬多年來研究、收藏各品種的鹿角蕨,慢慢種出心得後,決定與壯圍十八島實驗空間的團隊合作,創辦鹿角蕨上籃實作課程,帶領學員們認識鹿角蕨,也透過課程讓學生透過石玉鵬的解說認識壯圍。

石玉鵬與十八島合作,讓自己最喜歡的鹿角蕨種植經驗能舉辦DIY課程。攝影/阮永綺

壯圍十八島實驗空間是由黃姿綺與林牧村創始的壯圍青年共創實驗空間,希望能作為壯圍當地青年的「夥伴」,也演變成青年的「庇護所」。詳談壯圍十八島的理念,林牧村表示,就好像台語的「骰子」唸作「十八島」一樣,代表青年人為了自己的夢想,回來壯圍創業時,那種放手一搏、孤注一擲的勇氣。

直到後來,十八島與壯圍當地各行各業店家、專家合作舉辦各種活動,好似身有「十八般武藝」的感覺,也剛好對應了「十八島」這個名字。希望十八島能燃起青年對壯圍的熱情,陪伴他們在壯圍紮根。

十八島曾在2018年與宜蘭縣政府合作,推動「壯圍綠領人才培訓之三年計畫」,林牧村接下專案執行人的職務,並與宜蘭社區大學合作,三年共規畫480小時的課程,協助有意從事農業的在地人跨領域探索,最後有四十八位學員完訓。

談及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輔導學生的過程,林牧村表示,他不會加入學生在規劃創業內容的任何討論,因為他覺得若是作為過來人的角色提供建議,不但會局限學生創業的想像,更會讓他們預先知道哪些困難如何繞開,這樣反而讓他們失去自己跌倒再爬起來、自己成長的機會。

針對目前十八島的發展,黃姿綺表示,比起「老師」與「學生」這樣上對下的指導關係,她更希望十八島是以「夥伴」的角色陪伴各個創業者一起彼此互相學習、交流的關係。十八島近期也提出「微圍共創聚落的理念」,由一群有共同理念的創業者一同建構社會合作的結構,一起規劃合作「活動」或「課程」,藉此期許大家能夠共同凝聚向心力,為壯圍青年帶來更好的環境。

 

延伸閱讀:

青年創業重特色 打動顧客舌與心

翻轉老化鄉鎮 推動地方創生計畫

Posts created 10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