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慈恩、王瑀凡、張閔雅/採訪報導
有著「擊劍甜心」稱號的程昕,自幼就極具運動天份,目前更是台灣擊劍運動全國排名第一的女子鈍劍選手,自信精湛的表現使得她在台灣擊劍佔有一席之地,近期更希望能爭取到亞運的參賽資格,為台灣爭取更多的榮耀。
戴上擊劍面罩、穿上保護衣、手套等專業用具,程昕全神貫注地進入擊劍對戰狀態,然而程昕並非從小就接觸擊劍。最初是因為在升高中時,對未來感到非常迷惘,不確定該往什麼方向前進,但因為程昕從小對體育深感興趣,故在進入高中後,透過認識的學姊介紹,便進入西洋劍的領域開始練習。
回想起踏入擊劍運動後,程昕最初是以練習軍刀為主,而會從軍刀轉成鈍劍練習是因為有次台北市鈍劍名額有缺,教練便希望藉由這次機會讓程昕轉練項目。雖然軍刀和鈍劍兩者差異甚大,練習過程中也時常倍感挫折,但在經過兩年訓練後,程昕便嶄露頭角,拿到全國運動會的第一名,同時也是自己的第一個擊劍冠軍,從此便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想好好地追求擊劍這個夢想。
從溜冰到擊劍 化挫折為動力
程昕最一開始接觸的運動是花式滑冰,而從滑冰轉換到擊劍的過程並不輕鬆,因為擊劍和滑冰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有所差異,如:擊劍時兩個人在場上的心理較勁、動作技巧,和滑冰差異甚大,也因此需要更好的心理素質。故程昕在剛開始練習時便時常受挫,但後來程昕也鼓勵自己只要每天進步一點不須求多,漸漸的將挫折轉化成動力,才成為現在的全國排名女子盾劍冠軍。
而在擊劍生涯中雖然曾有過低潮期,但逐漸找到自我的程昕也說:「不要設限自己在擊劍運動上的價值,練這項運動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人,與其在意外在因素,要想的是如何解決問題,把自己做好,機會來臨時就可以把握!」
不畏現實阻擋 爭取亞運門票
2022年迎來的運動賽事還有即將在杭州舉行的亞洲運動會,而程昕原本預計至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備戰,以作為出國的準備。但後來卻收到通知,無法如願至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參加訓練,程昕便打算自費至國外參加國際比賽,以便取得國際認可的擊劍成績,才能順利拿到參加亞洲運動會的門票。
並非職業運動員的程昕,在訓練上的資源相較其他人少許多,但她不畏現實阻擋,想努力靠自己去完成擊劍夢,最後程昕也分享「訂定短期目標後去達成」是一個很好的心情轉移方式,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最後也能換來美好的成果。
擊劍劍種大不同 身心抗壓迎戰對手
擊劍起源於歐洲,直到現在仍是西方國家相當盛行的一項運動,而台灣目前雖有一些擊劍教室,也有不少民眾開始對擊劍產生興趣,但因為擊劍相較於常見的運動,需要準備較多裝備,因此現在尚未成為一般民眾的運動首選。
許多人容易誤會擊劍只有一種,但其實擊劍分成銳劍、鈍劍及軍刀三個不同劍種,它們所使用的劍身及劍柄長相皆不同,也因此比賽時的進攻節奏也不同。軍刀為雙方攻擊節奏相對快的項目;銳劍相對較慢;鈍劍則屬於二者之間。
資深銳劍教練陳煌文表示,在訓練學生時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因為每位學生的個性及身體能力不盡相同,唯有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才能將每個人的優點極大化。
擊劍是一項有氧兼無氧的運動,對於爆發力及耐力皆有一定的要求,教練陳韋辰表示,選手在平時應注意心肺耐力的訓練,並且也需注重重量訓練,讓身體習慣在有氧和無氧的狀態中轉換,才能夠在比賽中保持足夠的體能應戰。
對選手而言,擊劍對戰是一場又一場的心理博弈,因此選手的心理素質訓練也相當重要。陳煌文認為,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才能讓選手站在場上時知道如何進攻,保持冷靜的心態迎擊對手。
陳韋辰認為,目前台灣政策對擊劍運動重視度不高,成為選手較無政府資源幫助,民眾能夠先將擊劍視作宣洩壓力的運動,尋找到樂趣並享受其中才是首要。
不只練劍還練心!從小培養生命的韌性
在學習擊劍的過程中,訓練到的不僅是場上的戰術應用、對手分析,更是挑戰習劍者本身的心理素質與冷靜思考的能力。
現正就讀國中二年級的劉昭妤分享自己練劍的心路歷程,從最開始為了學習防身技巧,到現在劍齡已長達六、七年之久,有了成就感的同時也訂定更進一步的目標。談到習劍過程得到的最大收穫,她表示,自己練劍最需要敢於去和對手較勁,而在生活碰上的大小事也會因為所學而有了更多的勇氣。
同樣是國中二年級的擊劍學員陳力寧,談起自己從學習長達八年之久的「花式滑冰」到今日踏入擊劍圈的過程。她說,因爲兩項運動使用身體的肌肉部位不相同,最終因為訓練方式相互矛盾而優先選擇了熱愛的擊劍。而對於心理素質培養,陳力寧表示,在場上要有絕對的冷靜去面對對手,即便處於被反超的情形下,也要想辦法讓自己快速沉澱,心理抗壓性夠好才能戰勝對手與自己。
擊劍不只練劍還練心,陪伴孩子來劍館上課的家長黃琪分享,看著孩子從最初笨拙地拿劍到參賽,每每看到孩子在賽場上的進步都很感動。而家長陳爸爸則說,小朋友年紀小,在場上只要輸了就比較容易哭鬧,但他會主動和孩子溝通,也會套上陳煌文的話:「參加比賽是為了累積經驗,不是為了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