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茵綺、蔡昀杉/採訪報導
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於今(2022)年3月5日舉辦客家傳統新丁新枝祈福儀式,邀請台中東勢製粄師傅現場製作新丁大粄。活動當天吸引客家族群攜帶家中孩童前來祈福,更有許多非客家族群民眾參與,讓客家新丁粄文化走進大眾生活當中。
在客家文化中傳唱著一首繞口令:「客家人好食粄,任何時節都有粄,過年大家打甜粄,正月十五豬籠粄,清明掛紙打艾粄,想要賺錢食發粄,降到細倈新丁粄,降到細妹新枝粄,還有菜頭粄、鹹甜粄,水粄、芋粄、九層粄。」可見粄食在客家飲食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無論年節祭祀、婚喪喜慶,客家人皆會製作各式粄類。
在早期客家農業社會中,若家裡有男丁誕生,會在元宵節時以糯米製成新丁粄酬謝神明,祈求伯公保佑新生兒平安健康。祭拜完後將新丁粄分發給街坊鄰居及親朋好友,分享添丁的喜悅。
|
要製作新丁大粄並沒有想像中簡單,從蒸花豆餡、冷卻、粄皮製作,到完成大粄,約要耗時三天之久。來自台中東勢的製粄師傅吳新發已有四十年以上的製粄經驗,此次受邀北上,他事先完成前置作業,並將準備好的餡料及粄皮帶至現場,親自製作新丁粄,同時在一旁展示不同大小及形狀的新丁粄模具,讓參與活動的民眾不僅看的到新丁粄,也吃的到新丁粄。
隨著男女平權觀念崛起,除了原有代表男生的「龜粄」外,更發展出代表女生的「桃粄」。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徐世勲表示,客家傳統社會務農,多需要男丁協助農事作業,對於「添丁」會有較大的期待。現今沒有務農環境,再加上對兩性平權的重視,不論生男生女都是值得慶祝的喜事。
今年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首度舉辦新丁新枝祈福活動,徐世勳期盼,將客家傳統文化從原鄉帶至都會區,能夠與都會區的潮流碰撞出新的火花,讓傳統文化在都會區有新的演繹,將這股為子求福的心情延續下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