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婕、陳彥妤、吳芊芊/採訪報導
國際志工議題近幾年備受關注,涵蓋年齡層廣泛。國際志工依照當地的需求給予不同幫助,期盼能在服務時達到國際交流,除了能幫助更多弱勢族群,也能圓出國夢。台灣的志工團體以青年團為大宗,除了提供補助,更教導當地居民自生資源,改善經濟問題。幫助他人改善經濟狀況的同時,志工團隊如何兼顧自身營收也成了重要的問題。
台灣掀起國際志工服務熱潮
國際志工分為環境、農業、文化、建設、社會工作、教育六大類。根據青年海外和平工作團分享,目前我國以教育類志工團為大宗,服務內容包括華語教學、電腦軟體應用及衛生觀念宣導。部分志工團會與當地學校合作提供服務,並以一對多方式進行教學,目的希望不同年齡層都能有學習機會。
目前我國志工團提供服務地區包含非洲、亞洲、東南亞,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國際及體驗學習組科員林秀環說明,雖因疫情影響,到海外服務的志工團數量銳減,但總結至2021年10月,赴東南亞地區服務的志工團比例最多。多數志工團到當地分發表單提供當地居民填寫,再統整當地需求給予適合的服務。
如交通大學BAT團,將服務據點定在泰柬邊境的奧多棉吉省。由於當地建築技術較粗糙簡陋,為提供當地學童舒適的校舍空間,志工團採取「教學工作坊」型態,以當地居民共同建築、完善校舍空間為模型,教導當地居民精細工法及現代施工安全知識。
除了由各學校自己成立團隊外,國內志工團隊還包含營利及非營利組織,甚至有協助志工發展的協會。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為國內推動志工活動之協會,旨在將公益行動融入生活,透過人才培訓、與政府合作設置青年中心,推動台灣及國外青年從事公益活動。
多元的志工學習及服務管道,使不少人想嘗試加入志工行列。對於首次參加國際志工該如何調整心態,BBC百大影響力女性同時也是尼泊爾棉樂悅事創辦人的林念慈說,「參與志工是不簡單的簡單,當把自己照顧好了,給出去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自己滋養充滿愛之後,會很自然地想要奉獻。」
參與清華大學貝里斯志工團劉芳瑜建議:「因為國際志工是一個團隊,所以要有責任心,可能到當地可能會做蠻辛苦的事,或待一個禮拜就不習慣,如果想著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團隊,就會比較有動力。」
有不少人憂心課業成績,恐成績不夠優秀無法擔任志工,社團法人台灣微客公益協會國際志工部曾副主任說,「每個人都有能力及機會參與志工,目前台灣有許多非營利組織,針對的議題都不一樣,依照自己的專長或特質選擇,但最重要的是確定自己是否真正想投入志工服務。」致理科大信時志工團邱芳儀也補充,相對優秀的語言能力,具備服務的熱忱,以及認真負責的態度更重要。
儘管國內有非常多熱心參與國際志工的人,但仍有部分人對國際志工抱有不同看法。在烏干達擔任農業經濟志工的泰瑞莎在自己創建的官網NOMA NOMA上分享,認為在服務同時可能將剝奪當地人的工作機會,也礙於參與時間太短,不足以改變當地狀況,再加上疾病及交通問題困難,使部分懷有服務熱忱的人打退堂鼓。
未來志工面臨的困境
以非營利組織來說,在給予幫助及回饋社會的同時,也要兼顧團隊的營收是相當重要。財團法人舊鞋救命基督教關懷協會理事長楊佑任點出,目前在台灣多數的非營利志工團隊在服務的同時,其實很難兼顧團隊營收,甚至無法負擔員工薪資,也有不少團隊也因此結束服務。
因此,要如何在服務的過程同時創造營收便是目前國內非營利組織重要的課題。針對志工轉型,楊佑任建議,「用企業管理經營方式營運,來評估當地人得到的改善及幫助。例如,把食物送到非洲,不如教他們如何耕種,評估當地的市場需求,如此一來,在自給自足的同時也能創造利潤。」
疫情下的國際志工 透過網路延續服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疫情狀況仍反覆不穩定,雖然台灣疫情趨緩,但部分國外地區依舊嚴峻,造成很多計畫只能被迫停止。疫情對於國際志工造成許多困難及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國際志工們也沒有放棄,而是改以線上交流的方式突破限制,繼續延續服務的精神。
疫情關係無法隨意出國,再加上隔離14天的限制,對於國際志工而言是很大的難題。微客公益行動協會在過去同時進行國內外志工服務,現因疫情而暫緩出國計畫,但為持續幫助到國外的孩子,他們也制定一連串配套措施。
「對我們來說,陪伴孩童是很重要的事情。」微客協會國際志工部副主任曾小姐解釋,他們制定一連串線上交流計畫,包括筆友計畫、微寶寶故事屋,以及暖心計畫,希望透過與孩子當筆友、唸英文故事書、帶著孩子去做自己的錄音節目,以及拍影片給祝福及幫照顧者加油打氣等形式,繼續陪伴在孩子身邊。
目前在致理科技大學信實志工團的邱芳儀,原本已經計畫好要去非洲烏干達,也因為疫情打亂了計劃,改以線上非洲資訊課程進行。線上課程的部分,她們只能先把上課的內容預錄起來放雲端,讓非洲的學童能線上觀看,或是訂一個時間用直播的方式教學。
但線上課程也還是會遇到困難,她表示,實體跟線上還是有差別,不僅互動落差感蠻大的,也無法看著孩童實作。尤其在非洲這種資源比較不足的國家,因學童無法一人一台電腦操作,只能看著投影布幕學習,視訊時也常因網路斷線而離開聊天室。
疫情讓大家都亂了手腳,雖然少了實體面對面互動的機會,但志工精神和熱情並沒有被澆熄熱情。微客協會曾副主任說:「我們相信在疫情趨緩後未來有一天還會再相見,還會再去這些地方去陪伴這些孩子,在這之前還希望大家能夠繼續堅持下去。」
從國際志工獲取人生經驗 邱芳儀:成長很多
出國深造一直都是年輕人的熱門選擇,除了留學與打工換宿以外,國際志工也能達到海外交流目的。與前兩者不同的是,國際志工屬於服務性質。大學當國際志工對邱芳儀來說是人生中重要的經驗,不僅帶給她快樂,也讓她成長很多,畢業後的她也選擇志工方面的工作。
邱芳儀在因緣際會下參與系上老師所主辦的國際志工活動,成為信實志工團一員,非洲及日本是他們最常服務的地區,每個國家的課程會依當地需求而做調整,例如非洲是資訊課程,也會與當地社會婦女隊合作,教學童進行縫紉課程。
邱芳儀說,到泰北地區及日本服務是以華文溝通,而非洲則是使用英語。對她來說,現場說英文是一個「跨不過去的坎」,不過老師仍用鼓勵的方式及給予建議來幫助他們調適。原定2020年的非洲志工活動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打亂計畫,在2021年改採線上模式進行。由於時差加上語言不通的問題,信實志工團以線上直播及聘請翻譯的模式讓非洲學童進行一對多的課程。
邱芳儀自高中時就參加服務性質的社團,上了大學,抱持著想多做嘗試以及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而踏入了國際志工這扇門。當上國際志工後帶給她相當大的轉變,她克服了上台的緊張感,到泰北地區時獨自為約40人的班級授課。她認為成績好壞及語言能力並非成為志工的要素,最重要的還是態度及熱忱。
「我不敢跟你說我會一輩子做相同形式的志工,但我會一直持續做這件事,因為它帶給我快樂,也讓我成長很多。」畢業後的她現在從事志工相關的工作,雖然與大學科系無關,但她認為這些經驗反而讓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