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蹈治癒心靈 徐菁蓮舞出另類人生

記者 張景淳/採訪報導

舞蹈在一般人眼中是一門藝術,能夠展現體態之美,也能透過不同的身體律動傳遞訊息,帶給觀眾感動、快樂等多樣化的感受。但舞蹈除了是表演藝術之外,也成為治療的方式之一,藉由身體的延展以及肢體語言的展現,不僅只有藝術之美,更能治癒人心。

「即使現場只有一個人,我也會做下去。」她是徐菁蓮,舞蹈科班出身的她,現在面對的不是一場場的演出及無數的觀眾,而是一群身心障礙和精神障礙的朋友們。現在的她是一位舞蹈治療師,大學期間專攻特教的徐菁蓮,融合學習多年的舞蹈,目前正在大大小小的團體及會所中進行舞蹈治療。

徐菁蓮用生動的表情和肢體示範舞蹈動作。攝影/張景淳

用舞蹈進行治療

舞蹈治療不同於心理諮商,更多是引導個案伸展肢體、動作表現以及情緒的表達,讓治療師可以了解個案的想法,讓個案在舞蹈治療的過程中解放身心,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剖析個案的情緒與個性。

徐菁蓮說,舞蹈是個案與治療師溝通的橋樑,在個案以動作進行表現的同時,他們可以觀察個案的表情、節奏的快慢以及動作的大小來進行了解。對於精神障礙的人來說,他們沒辦法隨心所欲的表達想法,甚至不清楚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情緒,在舞蹈治療的過程中,能夠幫助他們明白自己的情緒並且找到溝通語言。

徐菁蓮指出,用口頭進行諮商的方式並不能完全適用於所有個案,因此利用身體的表現,及運用肢體去感受情緒來代替語言,就算不用口語表達,舞蹈也能成為他們的代言形式。

徐菁蓮帶著會員進行治療前的拉筋暖身。攝影/張景淳

徐菁蓮說,舞蹈治療師並不需要是專業舞蹈班出身,但對動作必須具有覺察能力,因為舞蹈治療是用身體作為溝通的媒介。除此之外,作為一位舞蹈治療師必須要非常清楚自己的肢體語言,要先學會貼近自己,才能夠去傾聽別人的故事。

從經歷中學習 找尋價值和意義

徐菁蓮一開始的夢想並不是成為特教老師,更不是舞蹈治療師,而是一名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舞者。國小和國中都是舞蹈班的她,曾經也在蘭陽舞團中學習,熱愛跳舞的徐菁蓮在成為舞者的道路上不斷受挫,身體也因長期練舞而傷痕累累,甚至在心理上也開始抗拒成為一名舞者,幾經掙扎後,她最後選擇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就讀。

徐菁蓮在大學學習特教課程期間,發現到自己與特教生的相處模式不同於其他人。一次因緣際會下,她運用多年學習的舞蹈經驗與特教生進行互動,進而開啟她與舞蹈治療的連結。在接觸舞蹈治療的同時,也是她剛卸下舞者身分的時期,她不懂為什麼個案跳得不好時依然能這麼開心?對於不是一段精采的表演,個案也能感受到心靈上的抒發?

會員在舞蹈治療中開心地舞動。攝影/張景淳

後來她才明白,在舞蹈治療中,跳得好壞與否、是否具表演性,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在過程中肢體的延展,使身體開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令徐菁蓮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前遇見的一群中年阿姨,雖然阿姨們都不會跳舞,跳得也不整齊,但這些阿姨們並不在意舞蹈形式上的完美。她們在舞蹈發表會結束後向徐菁蓮分享:「我好像又年輕了幾歲」、「我想起了年輕時的模樣」。

在一般人眼中,這只不過是一段如同健身操的律動,但對阿姨們來說,舞蹈治療講求的不是完美的結果,而是令人享受的放鬆過程。經過這場發表會,徐菁蓮對於舞蹈治療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會員用心地聆聽徐菁蓮的引導,並跟上動作。攝影/張景淳

將個案視為朋友 不做差別和區分

「在下定決心成為舞蹈治療師時,我期待自己能考到一張張證照,進入醫療院所工作,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努力,過著穩定的生活。」徐菁蓮提到,四五年前的自己有著跟現在完全不同的目標。相較於穿著白袍在醫院為個案進行治療,現在的她更喜歡穿著輕便的服裝與「朋友們」一同伸展身體、一起進行舞蹈創作、一塊進行表演。

與其用病患、個案或是當事人來稱呼精神障礙或是身心障礙者,徐菁蓮更喜歡稱他們為「朋友」。因為她認為,沒有誰是該被定義為生病的患者。在進行舞蹈治療的這幾年,徐菁蓮發現不只朋友們的心理和精神狀況好轉,她自己也開始學會接受自己。

她說,以舞者身分跳舞時,強調的是動作的完美和表演性,堅持整齊劃一的隊形、一遍又一遍的糾正和排練,反而使她對自己產生厭惡;她不喜歡跳舞跳不好的自己,更不能接受在舞台上發生錯誤的自己。在這段期間,她與自己產生了矛盾。

徐菁蓮跟會員們互動進行舞蹈治療。攝影/張景淳

在與朋友們相處的過程中,徐菁蓮從他們的身上學習到許多事情,發現更多的創造力、想像力和表達的方式,就算不是跳著正規的舞蹈動作,也能夠展現自我。徐菁蓮不只幫助這些朋友調整心理,更是與當時產生矛盾的自己和好。

徐菁蓮提到,她並不是為了獲得任何回饋而做這份工作,她希望的是有機會能夠陪著這些朋友一起走一段路。因為所有人都是彼此生命路程中的過客,萍水相逢相識,彼此可以一同成長,一同進步,找到更好的自己再繼續下一段旅程。

從會所出發 舞蹈治療走入社區

徐菁蓮放棄在學校高薪且穩定的工作職位,選擇走入會所和機構進行舞蹈治療。徐菁蓮認為,精神障礙和身心障礙的朋友們不應該被區別,更不應該像是被隔離般的進入醫院接受治療。

她指出,舞蹈治療不單如此強調「治療」,而是在找尋身為人,還能夠有多少的可能性。她希望舞蹈治療可以走入社區,在一個開放的空間中,看見以及被看見,讓這些朋友們在進行舞蹈治療時,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徐菁蓮說:「或許他們要多花一些時間才能了解事情,又或許是講話時偶爾會偏離話題,但其實他們就跟一般人一樣,有自己的想法與需求,希望能表達且被聽見。」

徐菁蓮引導會員用不同的動作進行身體的延伸。攝影/張景淳

徐菁蓮每兩個星期在台北市文山區的興隆會所進行一次舞蹈治療,服務許多不同年齡層精神障礙的會員。每到舞蹈治療的時間,大家就會聚在興隆會所的活動室,在徵求會所社工以及會員的同意後,希望能讓團體成員的多種樣貌被社區居民看見,大家才更有機會能走進社區,因此在進行舞蹈治療的期間不會拉上窗簾,也不會關窗戶。徐菁蓮笑說:「在活動中心二樓工作的朋友,經常說會聽到我的聲音。」

徐菁蓮目前所服務的興隆會所。攝影/張景淳

會所與醫院不同的地方是多了更多的人情味。興隆會所的會員們提到:「會所是個可以抒發情緒,並有人願意傾聽的地方」、「來到這裡不僅有舞蹈治療伸展四肢,同時也可以減輕心理上的壓力。」有別於冷冰冰的醫院,會所更像一個大家庭;除了舞蹈治療之外,會員們也會在社工的協助下一起種菜,共同料理,進行許多活動。與其說是接受治療,這裡更像一個充滿歡笑的社群。

跨越不同領域 未來發展多樣化

對於舞蹈治療未來的發展,徐菁蓮認為在這個多面向的社會中,各行各業都會互相連結,舞蹈治療不再只提供給精神障礙或身心障礙者。現在她也經常會遇到不同職業的人來接觸舞蹈治療的體驗活動,像是櫃姐、電玩設計師、護理師等。當他們接觸完舞蹈治療後,會帶回各行各業中分享,讓更多人知道舞蹈治療的課程。

如何成為舞蹈治療師。製圖/張景淳、資料來源/徐菁蓮

除此之外,包含徐菁蓮在內,台灣目前總共有二十幾位舞蹈治療師。而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也有開設舞蹈治療師的培訓課程,對於想要成為舞蹈治療師的人進行訓練和指導,將舞蹈治療推向更廣的層面,並且幫助人更多透過舞蹈治療找回自己。

 

延伸閱讀:

德國媽媽學習馬術治療 伴腦麻女兒走復健路

治療融入樂器打擊 音樂促進互動學習

Posts created 5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