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佳妮、查厚葦、武廷融/採訪報導
隨著動物福利意識高漲,民眾開始在意購買商品在製造過程中,是否有動物遭到不人道的對待,其中又以化妝品及保養品方面推動無動物實驗最為成功。伴隨科技發展,目前已有許多替代動物實驗的方案能提供更安全的檢測,且減少動物殘害。世界各國也立法禁止使用動物進行化妝品安全檢測,化妝品無動物實驗已成為未來趨勢。
關於化妝品及保養品方面,最普遍使用的測試分別為德萊茲測試(Draize)及半數致死量(Lethal Dose, 50%)。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張章得說明,前者是最常見的化妝品測試,實驗動物通常為白兔,主要過程是將測試物質反覆塗抹於動物的眼睛或皮膚觀察長達14天;後者則是測試多少劑量能夠使一群體中半數的實驗動物死亡。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研究專員陳庭毓表示,動物實驗就是建立在實驗動物的痛苦上,在實驗過程中動物行動受限、不斷的被測試物質刺激以便人類紀錄、製造商品,且實驗後仍存活的動物若有不可逆的損傷,皆會被安樂死,其餘沒有受到永久性損傷的動物則可能重新用於其他實驗。
化妝品動物實驗是人類為了追求外貌上的美觀,而犧牲大量的動物。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說,「讓美麗遠離殘酷」是他們與國際人道協會在台灣推廣無動物實驗的標語,希望讓民眾能了解,化妝品動物實驗其實非必要,不應該為了人類自我滿足而迫害動物的生存權利。
科學替代方案 準確率高於動物實驗
以科學層面來說,動物實驗無法完全類比到人體上,姜怡如提到,現在已有許多替代實驗的出現,如使用人類細胞或皮膚模型等等,不但能得到更高的準確率、減短動物實驗所耗費的時間,也能減少動物的犧牲。除此之外,張章德也表示,可以學習歐盟建立安全化妝品原料資料庫,將過去做過實驗的原料納入,就可以不用再進行實驗。
現今已有許多國家明令禁止國內製造與國外進口的化妝品及保養品進行動物實驗,如歐盟在2009年起就禁止所有化妝品實驗。但仍有部分國家規定化妝品及保養品須通過動物安全性檢測,姜怡如提及,過去中國在過去規定國內外所有化妝品皆須通過動物實驗,但近年也有漸漸放寬此項政策,開放其國內生產化妝品可以不用經過動物實驗,可見化妝品無動物實驗已成為全球趨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科長張家榮表示,依據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6條第4項至第5項,台灣在2019年起禁止國內生產之化妝品進行動物實驗,但此法規只有規範國內生產的部分,並未禁止國外施行動物實驗美妝商品輸入台灣。
姜怡如指出,當初無法全面禁止的原因,在於衛福部認為無法管控國外商品是否進行動物實驗,但她認為若沒有給予國外廠商一樣的規定,對國內的廠商來說也不公平,未來也將持續推動修法。
從消費端開始行動 重視動物生命權
達成化妝品無動物實驗最主要仍是依靠消費者的力量,只要消費者能支持無動物實驗產品,就會有越來越多廠商開始標榜無動物實驗。根據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於2014年在全台進行「台灣消費者對於化妝品動物實驗的看法」民調顯示,69.7%的民眾認為美麗不應該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上、62.4%的民眾支持應立法禁止化妝品動物實驗。
姜怡如表示,自五年前推動化妝品無動物實驗至今,可以感受到關注此議題的民眾漸漸增加,開始了解無動物實驗的人也變多。在實行方面,需要從消費端開始做起,因此他們也在網站上提供無動物實驗廠商和商品查詢,讓消費者能得知哪些化妝品是無動物實驗後,再去購買。
此外,協會也有開放廠商合作推廣無動物實驗,鼓勵化妝品或日常用品生產廠商填寫聲明表,以證明銷售的商品皆為無動物實驗。
化妝品動物實驗惹議 台灣團隊革新技術獲好評
近年來,世界各國相繼重視動物權利發展,化妝品動物實驗也因觀念的進步而開始改善,與此同時研發替代方法儼然成為全球趨勢,台灣也有許多研究團隊在此領域發光發熱,為動物權盡一份心力。
針對化妝品動物實驗存廢問題,台北醫學大學大數據科技及管理研究所教授童俊維指出,「化妝品動物實驗與人體的反應不甚相同,準確性大概只有七成。若有其他方法,可以基於多年來累積的實驗資料進行利用,應該會更好。」
AI發展快速 人工智慧有望取代動物實驗
國際間近來為符合3R原則,分別為替代(Replacement)、減少(Reduction)、優先(Refinement),從而設計出許多更為精緻、有效的實驗方式,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包含人工智慧的應用。
在人工智慧浪潮襲來的今日,如何使人工智慧進一步的取代化妝品動物實驗?童俊維表示,「現今AI技術十分發達,許多的化合物都已進行多次動物測試,其實可以將這些資料作為人工智慧的訓練資料,讓人工智慧模型自行學習如何判斷安全性。」
對此,童俊維也進一步解釋,以化妝品成分而言,每一個成分皆為一個化學結構,比如什麼樣的苯環、甲基,或有幾個官能基等。將其進行結構上的拆解,例如可以看到有幾個碳原子、氧原子等,或形狀等皆可以成為特徵,將這些特徵進行分析,讓電腦學習到底什麼樣的模型是安全的或是有毒性的。
「模型指的是,假設電腦哪一天發現此化合物只要有三個苯環以上,就會有某種毒性,那它就會找到此模型,這個模型就可以放在後續的研究上,去做分析。」他也提到,此替代方法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以下簡稱經合組織)中化學物質測試規範辦法有嚴謹的規範,什麼樣的人工智慧模型可以做管理使用,國際間新的模型都會遵守這個條款,模型正確與否的評估會跟隨經合組織要點,進行相關審查。
童俊維也分享其利用人工智慧進行的皮膚致敏性相關實驗,準確度更是高達近九成,不過他也強調,各個實驗都有其局限性,電腦並不是萬能的,它需要學習某些資料之後,才能推論出新的東西。但化合物種類差異極大,光是國際資料庫內紀錄在案的便有幾千萬種,整體一定更為龐大。且過去的實驗資料累積起來頂多幾千筆,我們用學習幾千筆的概念不可能去預測所有的化合物安全性。
國外也有許多化妝品公司與他的技術進行接洽,期待以人工智慧在化妝品研發上取代動物實驗,如日商資生堂(SHISEIDO)、法國的萊雅集團(L’Oréal S.A.)連鎖企業等。
合成細胞推出快速檢驗法 混濁程度看毒性
來自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教授郭俊成,與其研究團隊歷時七年,開發出「生物液膜安全檢測技術」,他表示,原理為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而細胞是由化學物質經各種化學鍵結組成。
氫鍵是生命化學中很重要的鍵結。有刺激性的物質較易破壞氫鍵,因此研發的生物液膜結構具有豐富氫鍵的成份。當加入化學物質造成生物液膜氫鍵被破壞時,毒性測試劑會由透明變成混濁。觀察混濁程度就可得知刺激毒性強度歷時短,成本也相對較低。不過這種簡易的方式仍無法完全取代動物實驗,但可在實驗過程中有一個初步的判定,以減少不必要的實驗步驟。
郭俊成也提及,若台灣代工的化妝品廠商使用非動物實驗的方式,除了有助於品牌的國際形象,更容易獲得國外大廠的信賴,進而提高國際競爭力。而對於自創品牌的台灣化妝品公司也有望因人道精神而有機會成為國際知名品牌。
民眾消費意識也應與時俱進 學者:與社會仍須溝通
在全球動保意識抬頭的今日,化妝品動物實驗已漸漸被更多準確性高又避免利用動物的實驗替代,除了前端的改善,社會大眾於後端的消費上會不會產生疑慮呢?
童俊維表示,這是要教育與溝通的事情。對大部分民眾而言,人性較易相信直接反應的實驗結果確認安全。對於尚未受過新型態實驗訓練後的大眾,較難接受光看一個細胞有什麼反應,就去判斷它到底安不安全的結果,更何況是看電腦的數據。他也認為,民眾其實非常懇慎,可能還需幾年的時間與社會進行訓練、溝通,讓消費者接受這件事情。
民團推標章 盼消費者力量終結動物實驗
隨著許多國家修訂相關法規禁止採用動物實驗,各國非政府組織也紛紛推出無動物實驗標章,希望透過商品包裝上的標示,幫助消費者在購買之前,能清楚辨別產品是否經過動物實驗,並透過架設網站、社團,整理分享無動物實驗的品牌與產品。
但由於無動物實驗標章種類多樣,如: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TA)主導標章──美麗不需殘忍認證 (Beauty Without Bunnies)、英國國際零殘忍協會(CFI)──歐盟跳躍小兔(Leaping Bunny)等。每個標章的認證規範都不同,相關資料眾多且分散,加上語言的問題,使得關心動物權益的消費者很難真正的辨明產品。
為因應標章眾多的情況,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於今年推動「兔兔不哭-善美麗聯盟」網站,收錄國內外不採行動物實驗,且具有相關無動物實驗標章認證的品牌,盼藉由網站將資訊整合,提供民眾更輕鬆的了解無動物實驗品牌,也能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還可以外連至購買頁面,省下許多查詢的時間。
此外,網路上一群支持無動物實驗的民眾,也在2013年自行創辦「無動物實驗日用品」Facebook社團,盼民眾能透過社團分享,曾使用的無動物實驗商品的使用心得及相關資訊。社團葉姓管理員表示,設立社團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民眾可以在消費之前,想一想動物的處境,避免不必要的生命犧牲,並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無動物實驗日用品,透過改變購物習慣來真正的達到愛護環境、保護動物。
另外,針對目前許多市售廠商的產品雖然宣稱未經過動物實驗,商品卻並沒有標示相關的認證標章的狀況,葉姓管理員指出,作為消費者真的很難去證實真實性,這也造成社團在討論上出現困難。
張章得也表示,因受到地域限制,使台灣廠商無法申請國外的無動物實驗標章,再加上申請標章過程繁瑣,讓不少廠商卻步。對此,協會自行建置了「兔兔不哭」標章,邀請國內品牌與協會一同合作,廠商藉由簽署聲明書,宣誓該品牌商品不採用動物實驗,表示支持無動物實驗運動。目前網站上整理透過代理進口至台灣的無動物實驗品牌約有一百個,國內通過兔兔不哭標章認證有九家,加上協會邀請代理國外的品牌,共有18家。
「社會運動是一個價值的傳遞,民眾可以透過他們消費的力量,表示認同以及支持無動,盼藉此影響力,減少廠商對化妝品及日用品採用動物實驗。」張章得呼籲,未來協會也會持續推廣無動物實驗運動,擴大標章影響力,讓關注動物的人都有機會理解這個議題,並且與廠商共同致力於保護動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