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美感教育2】課程計畫與書展 望美感從生活出發

記者 陳宥均、陳宥蓁、羅宇彤/採訪報導

教育部於2019年執行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以下簡稱美感課程計畫),希望可以藉由從做中學的課程提升學生的美感素養,並喚醒下一代對「美」的意識。而世界最美教科書展第四站於今(2020)年10月展開為期11天的展覽,展示台灣和日本兩地不同時期的教科書,帶給民眾欣賞教科書的新視角。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團隊致力於美感課程開發與設計,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攝影/陳宥蓁

靈活用美 從美術課改變

「美感課程計畫」與學校美術老師合作開發美感課程,課程大綱並無硬性規定,老師們可以設計自己喜歡的內容教授,在課堂中切割出部分時間進行美感課程。有別於傳統美術課多以練習技術性的課程為主,例如書法、素描,此計畫加入設計元素,與生活結合激發學生創造性,使美學能夠運用在日常當中,培養學生在生活環境中找出「美」的足跡。

計畫協同主持人凌天曾參與課程設計並實際到教育現場教學,在「自拍拼圖」課程中,他帶領孩子參觀展覽,讓他們觀察周遭的人事物,並拍照記錄,教導孩子如何在顏色、構成與比例三者做連結,以拼圖的方式完成作品。

美感課程讓學生運用工具,觀察與串連生活中的美。照片提供/美感計畫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總主持人曾成德。攝影/陳宥蓁

計畫總主持人曾成德說明,在作品發表中可見過去孩子們從未注意到生活中的細節,透過美感教育,孩子們看見的不再只是事物的表面,而是構成元素的本質,樓梯不再只是「樓梯」,而是由許多線條組成,察覺到「美」其實就蘊藏在生活的細節裡。

他表示,美感課程計畫希望小學階段的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浸潤式學習,藉由觀察周遭環境理解美感,自發性的領悟什麼是美。隨年齡的增加,課程設計也會有不同的規劃。

高中端的課程則教導學生什麼樣的結構遇到地震時房子不易倒塌,加入房屋構造等類型的設計並實際操作模型,同時具功能性和美感教育意義。

美感課程計畫期盼將美感教育推動成「母語」的概念,不必像學習外語一樣隨時注意文法拼湊,是從腦袋中自然而然想出來。曾成德認為,美感課程計畫與美感教科書的不同在於其可以把創作交給學生,由學生做出不同的東西,盼老師在課程中可以和同學互動分享彼此的想法。

跳脫藝術領域 結合跨領域課程

「美」存在於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不僅單局限於藝術領域,美感課程計畫也跨科目合作,希望可以打破美感只存在於美術課的刻板印象。凌天舉例,國中生物課中有植物顏色萃取的實驗課程,將此課程設計結合美術,讓學生在學習如何萃取顏色外,也能了解色彩學的原理。

除了課綱的結合,美感課程計畫同時也發行《安妮新聞》一份融合知識與美學的美感報刊,內容囊括太空人、世界名畫等,是一份學科之外可以當作補充教材的跨領域讀物。同時注重排版的美編設計與知識文字的結合,希望可以藉由這份特別的刊物培養審美細胞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動力。

教育部美感課程計畫出刊安妮新聞,可提供教師作為教學時的補充資料。攝影/陳宥蓁

世界最美教科書展 探討台日教育差異

都市酵母為世界最美教科書展主要策展團隊,以帶給台灣民眾用不同角度看待教科書為出發點,開始策畫此展。第一站從台北松菸開始,之後陸續在台東設計中心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台史博)辦展,到第四站的新竹孔廟

世界最美教科書展吸引許多民眾前往參觀,第四站地點選在別具教育意義的新竹孔廟。攝影/陳宥均

都市酵母/水越設計師陳建同提到,展覽會因在不同城市舉辦而有不一樣的特色。如在台史博舉辦的場次就以台南當地小吃為發想,加入家鄉美食文化的元素,並結合台史博日據時代的館藏,藉由不同時代的教科書讓民眾了解教育體制的遞嬗。

陳建同表示,日本在設計圈中常被當作國際案例的對象,ㄧ般民眾也擁有一定水準的美學涵養和文化品味。陳建同分享,團隊負責人周育如之前到日本駐村一個月,發現了日本小學教科書和台灣在設計、編排上的不同之處,感受到教科書的設計之於學生的重要性,也透過教科書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美感素養。

台日對比 從生活中學習

團隊收到很多對於台灣和日本教科書的見解,陳建同也提到,許多教師都到場參觀展覽,若他們能將在展覽中所感受的帶回課堂中,運用所思所想在教育現場中帶來一些變化,對於台灣教育將會是很大的進步。

都市酵母團隊在展區後方設置留言區搜集民眾對於教育的看法。照片提供/都市酵母

他同時提及,日本教科書以「生存力」為核心概念之一,串聯各科,將知識和生活結合並帶出問題,透過學習力、體力和人性,教導學生培養生存能力的觀念。日本是個天災頻繁的國家,因此政府也將防災的觀念加入編定教科書的規定中,希望達成「毛細孔般的防災意識」,讓學生從小就有防災意識的建立。他也表示,相較於日本,台灣教科書的防災知識較為薄弱,雖目前有在進步,但仍希望未來能多加強教科書中防災相關的學識。

台日兩國因體制差異,有不同的教育策略,陳建同認為兩國的教科書並無好壞之分,日本的教科書內容編纂完善,台灣則是以活潑的方式呈現,近年來台灣在教育上也有很大的創新。美感有諸多面向,不只有教育方面,就連美食、地方文化,都可以展現美感,希望可以透過展覽帶大家看見不同的面向,觀察日本如何在長程的教科書規劃下將美感融入,教育人士也可以當作參考轉化。

都市酵母與台東縣政府合作,推出台東食育提案所計畫,以「食」為主探究生活環節和發現食物之美。攝影/陳宥蓁

 

系列報導:

「美」有感覺 美感教育融入教科書

延伸閱讀:

美感教育扎根計畫 審美觀從小培養

公共藝術美感 在都市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