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亭淇、謝旻蒨、陳妍潔/採訪報導
108學年度HBL賽季結束後,球學聯盟創辦人何凱成5月時在個人臉書專頁發布一則自製影音,內容點出HBL現存的三大缺失,其中無學業規範令他大呼:「學業成績0分還可以上場打球,This is fucking crazy!」這番言論引起台美教育兩派的論戰。難道台灣運動員只能被貼上「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標籤,賽場上耀眼成績的背後只能賠上課業表現一塌糊塗的代價嗎?
文化深植 偏見難移
球學聯盟創辦人何凱成受過美式教育洗禮,在公開影片中呼籲台灣體育競賽應效仿美國,將選手學業成績嚴格納入參賽標準。根據台北市政府公益檔期成果報告書顯示,108學年HBL甲級總決賽吸引超過1萬8千名觀眾進場觀賽,同時有超過30家媒體爭相採訪。如此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被看見的除了台面上的風光,球學聯盟也點出長久以來,球員學習成效不彰的問題。
在台灣的傳統認知中,「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至今仍無法完全抹除。體育生為何被貼標籤?台師大體育系教授程瑞福說:「這和華人文化有關,台灣的運動員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喜歡念書而被叫去運動,正好與國外相反。」他提到,那些半吊子選手,也不一定真正喜愛運動,長久下來,嚴重影響台灣教育體制。
「沒有人會願意花錢在體育上面,這就是台灣體育現況」,體育科班出身、同時也是海大附中(原基隆海事,現改隸海大附中)籃球隊教練楊能顯有感的說:「當時根本沒人在上課,老師上體育班只覺得在對牛彈琴。」學生的本分是好好念書但沒有人甘心做,體育生被認為看不到前景,沒有人願意投資。惡行循環之下,漸漸被汙名化。
台美體制大不同
醒吾高中籃球隊創隊隊長林胤軒領軍奪下104學年度HBL乙級聯賽季軍,高中畢業後隨即轉往美國發展。同時接觸過台、美兩種不同教育模式的他表示,對台灣的填鴨式教育、體育生的集中管理的制度和訓練方式感到有點反彈。
美國不論一般生或體育生都有一定的課業標準。林胤軒說,剛到美國,學業和其他人有落差,要兼顧課業和球技並不容易,但一切都是自己願不願意。與他在台灣念中學時期,為打球而荒廢課業的情況完全不同。程瑞福也分享,國外很多運動傑出人才不見得是體育系,優秀選手在他們本科專業上,同樣有優異表現,球學兼顧被視為理所當然,這正好與台灣相反。
林胤軒也提到,在台灣,訓練菜單都由教練按表操課,晨練晚練樣樣來,有些設有體育班的學校對待球員如同軍事化訓練,根本沒有個人時間。反觀美國,單次訓練最多兩小時,內容都是團隊戰術,不浪費多餘時間訓練個人。此時,就凸顯自主訓練、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他說:「團隊中人人都是自動自發,沒有人逼迫,成長得比較快。」
球學並行 終身力行
程瑞福、楊能顯以及海大附中校長陳世程異口同聲地說,學生課業與球技兼顧是作為學生的本分。海大附中為技職體系,並沒有普通班,球隊選手分布在各班。楊能顯說:「以技職學校來說,更應該專精在學科專業上,希望他們畢業能達學力標準,也有一技之長,往後可以有很好的發展。」在台灣,選手生涯沒辦法長久。因此,陳世程也說:「當一個選手沒有理由說你成績不好。」
《運動改造大腦》書中指出,適度運動後安排艱澀科目學習效果更好,顯示出運動與課業能夠相輔相成,不互相影響。學術研究方面有所成長,舊觀念漸被改變,要是運動員能秉持刻苦精神坐下來讀書,顧好基本學力,維持一定標準,待退下運動員身分的那一天,就能輕鬆拾回書本,反之會讓自己在脫下運動員戰袍的那一刻變得無所適從。
制度革新難達成 盼檢視體育教育
文化、制度、課程等種種面向,都深深影響體育教育生態。程瑞福說:「並不是體育生就不愛念書,而是整個體制讓他們認為可以不用讀書。既有的體制策略,體育生的保送機制和升學體系根本不看重學科,讓學生認為學業不重要。」直指台灣基本教育制度上的問題。
身為十二年國教改革負責人程瑞福談及,此次改革最希望能做到翻轉體育概念,在不同年齡層、階段推動合適的項目和知識,依照學生的能力、環境、需求調整課程。讓過往標準化的規範,進一步改革成能力化指導。程瑞福也提到,現在國教署由各校校長、師長組成教學輔導團到各縣市推廣體育教育,幫助學生達到球、學均衡發展的目標。
台師大程瑞福教授簡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體育班課程實施規範》核心目標。
|
「球學所提出的建議和HBL長年對台灣籃壇的貢獻,同樣都是為台灣的運動好」,楊能顯表示。HBL孕育出無數籃球好手,但HBL並非沒有約束。去年6月6日訂定發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體育班課程實施規範》明確規定一天訓練不能超過三小時,一學期比賽天數不能超過30天,請假總節數勿超過三分之一,關於學業是交由各校制定出賽基準,楊能顯認為這是變向在約束學校的體制。
課綱改革要執行到全國並不是一蹴可幾,不能僅有上位者改變,更需要教學端及學生共同面對。楊能顯更提到:「選手因訓練而影響課堂表現,身為教練更清楚知道該如何有效改善這種狀況,並增加和學科老師的橫向溝通,共同輔導學生。」重新檢視台灣的體育專才教育,構思更完善的制度,上下齊心為台灣體壇培育菁英,才是根除既有問題的最佳方針。
環境升級 勿忘自律
現行教育部針對體育專長學生有課後輔導計畫,但陳世程表示,這些計畫多半針對一級,二級學校很難享用到,相關支出都得靠校方,學校也會盡力升級學習環境,達成更有效率的訓練,使他們無後顧之憂。陳世程也付諸行動,重新建設各項體育硬體設備,興建校隊宿舍,讓他們在訓練及課業兩方能有效兼顧。
有校方的支持更需要學生自發學習,楊能顯百般叮嚀球員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他表示,學生運動員首重時間分配,考試與比賽都是預先排定的,他跟學生說:「學生球員,並不是職業,一定要把學生的本分先做好,不應該互相影響,本來就會比別人犧牲,只要有心就絕對可以。」而關於前述將課業成績納入參賽標準的政策,海大附中籃球隊長陳宇漢說:「有訂參賽標準,的確會讓我們成績不好的人為了打比賽而更認真念書。」
楊能顯這幾年執教下來也慢慢收到成效,他特別提到隊上高一輪機科的黃上睿,為增進自己技藝競賽能力,有天晚上主動到工廠請教老師焊接技術。黃上睿說,希望自己可以比別人還要好,怕自己之後會因為比賽耽誤太多課堂作業,進度跟不上,才想說利用課餘時去請教老師。這番行為讓教練與老師感到滿滿的成就感,也使體育教育改革又能再更進一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