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再次撐起落雨的破傘 一甲子修「蓋」記憶

記者 劉昀/採訪報導

「現在沒什麼人會願意拿傘來修了啦,壞了就丟,一把才幾十塊錢。」劉新鳳看著遠方來來往往的車輛行人,嘆了聲氣。

基隆仁愛市場中的傳統修傘工藝。攝影/劉昀

在基隆市仁愛市場街邊一隅,電線杆上掛著各類雨傘,有傳統手推式雨傘、美式陽傘、現代自動傘等等,一旁的水溝還不斷流出廢水與臭氣。打著一把大遮陽傘,拎著一個工具箱,蹲坐在騎樓邊,右手固定斷裂的傘骨,左手使著工具敲打,沒有招牌也沒有推車,這裡就是修傘師傅劉新鳳的每天修傘的地方。

沒有招牌也沒有推車,是修傘師傅劉新鳳的修傘工作室。攝影/劉昀

從黑髮到白髮 從南投到基隆

80歲的劉新鳳修傘經驗超過60年,故鄉在南投,因為父親認為讀書求學不如習得一技之長,他15歲初中畢業便到新竹,向當時知名的修傘師傅蔡方來學習修傘技藝。「從骨架到傘柄到布面縫接都要學,師傅很嚴格又挑剔。」2年後出師,在朋友推薦之下,來到了「雨都」基隆,開啟他的修傘事業。他表示,自己也沒有想過會來到基隆,而且一待就過了60年。

修理超過百萬支雨傘的劉新鳳,有著精湛的修傘技藝。攝影/劉昀

 

修理超過百萬支雨傘的劉新鳳,有著精湛的修傘技藝。攝影/劉昀

劉新鳳回憶過去,台灣50、60年代是世界製傘王國,外銷非常多的雨傘到全球。作為港口同時天氣又常下雨的基隆,「傘」更是基隆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然而,雨傘在當時的售價屬昂貴,卻非常容易被狂風暴雨吹壞,因此許多人願意花幾十塊的銅板修傘,而不是重新買一把新傘,由於這樣的緣故,修傘逐漸在基隆興起。

一手固定,一手修理著傘骨的斷裂處。攝影/劉昀

將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的修傘技藝

「傘很便宜,到處買就好,很少人修了啦!」劉新鳳侃侃而談,現在的雨傘購買非常便利,價錢也很便宜,時代的改變,現在已經顯少人知道修傘的行業。「連在地基隆人都不知道。」

劉新鳳專注幫客人修傘。攝影/劉昀

除了這項原因,他也透露最根本的原因:「零件原料的缺乏」。由於修傘產業式微,許多台灣工廠不再量產零件,目前只剩一些日本DIY廠商願意做零售,但有些重要零件根本停產,買都買不到。他表示現在自己幫客人修的零件,都是以前囤積剩下的。

修理傘骨最重要的零件,日本稱作「間接爪」。攝影/劉昀
經劉新鳳之手修理過的雨傘。攝影/劉昀

談到是否考慮將修傘技藝傳承下去,他感慨不是沒有想過找弟子,但找不到真正願意學習的年輕人「年輕人以後沒辦法靠這個當飯吃啦。」大環境的變遷,修傘行業勢必會被歷史淘汰,面臨消失的命運

劉新鳳檢查著修理過的雨傘是否還有問題。攝影/劉昀

從心所欲的閒適 修傘不再是工作

「同業朋友都去世了,現在已經是做興趣了啦,每周就選幾天來這修理,阿等這些零件用完,就打算退休了。」劉新鳳面容平淡的說著對未來的打算。面對修傘技藝的逐漸凋零,他並不覺得可惜,反而感到榮幸,能夠用自己一生完整見證一個行業的興衰,對他而言,「傘」不再只是一個枯燥無味的「工作」,而是屬於他生命的故事。

修傘對劉新鳳來說不再只是平凡工作。攝影/劉昀

 

延伸閱讀:

全台最多!基隆防空洞 走進時光隧道

基隆獨特「叫客」交通文化 共享經濟源頭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