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顧芷瑄、曾玉淳/採訪報導
台北市持續新增智慧停車格的數量,除了原本的中正區及大安區外,三月份又在信義區及南港區新增了1505格,但是目前智慧停車格所使用的地磁感應無法辨識車牌,仍須依靠人工開單,因此台北市議員徐弘庭質疑,智慧化的實際效果有限。
根據台北市交通局今年二月底的統計資料,北市光是小客車以及小貨車就有79萬921輛,而路邊停車格只有5萬5037格,為了方便民眾尋找停車位,台北市推行智慧停車收費區,民眾可以透過手機App—北市好停車,掌握即時的停車資訊。
透過停車格上方的地磁感應,還能夠偵測車輛進出場的時間,並且配合開單人員輸入車牌資料,開立繳費單,民眾則可以掃描繳費單上的QR-code,使用電子支付完成繳費。
針對智慧停車格的地磁感應無法辨識車牌,還需透過開單人員巡場的狀況,徐弘庭認為,這是人力資源的重複投資,他也說到目前的智慧停車格在科技上來說是很好的應用,但是對台北市來說並沒有迫切的需求,應該先解決台北市一位難求的狀況,透過公有地區結合都更計畫,來創造更多的停車格數量。
台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電機科科長李世芬表示,雖然地磁感應無法完全取代人力,但是能夠降低開單人員的工作負擔,在智慧停車收費區開單人員只需要接收地磁資料,並開出首單後,就只需要做巡場的動作,不需要像過去每半個小時蓋一次章,同時在道路狹窄及車流量高的地方,也能夠減低開單人員停靠的次數,提高人員的安全性。
另外,李世芬也說到,每個地磁感應的成本只要3500到5000元,且能夠達到全日即時資訊的目標,因此持續增設,並視情況持續調整。此外,除了地磁裝置,未來也可能在特定停車格,像是限時停車格,設置可以感應車牌的智慧停車柱來即時掌握停車狀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