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曾冠樺、何霆軒/採訪報導
一歲三個月的陳少傑被診斷出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靠著敏銳的聽力與白手杖的配合,他能自如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一般人的生活看似簡單,對陳少傑來說卻是歷時長久的適應。
診斷難接受 台日往返求希望
媽媽李佩芬回憶起初到台大醫院時,醫師說必須將兒子的雙眼摘除,剝奪一歲孩子的明亮世界,令她無法接受。當時身為護理師的李佩芬,藉著醫師幫助打聽到日本的醫療技術, 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帶著兒子赴日求醫。
年幼的兒子經歷痛苦的治療,李佩芬心疼的說:「聽到他一個人在大聲地哭,我的眼淚也跟著流出來。」
為期五年的治療,讓陳少傑視力得到緩解,卻因五歲時一場意外碰撞,導致癌細胞擴散,當聽到醫師說,治療對陳少傑的視力也無法有太多幫助時,李佩芬滿是不甘。
不畏缺陷 承擔自己所選
即使不願面對,也只能無奈認命,看不見的陳少傑一路求學未讀過啟明學校,父母將他視為一般孩子對待,不論是成績、行為的要求,不因他的缺失就放鬆看待。
陳少傑表示爸媽從小教育他,自己的選擇,要自己負責,也培養他盡力的態度,「我知道我能做到,那我就會把它做好。」
陳少傑也積極嘗試不同活動,參加歌唱工作坊、加入身障者為主的社團,就讀法律系的他還在校園廣播上主持法律節目。
運用所學助弱勢 突破束縛勇追夢
因為自己的不完美,陳少傑受到過許多幫助,因此他希望自己能透過法律幫助像自己一樣的弱勢群體,或是任何有需要的人,陳少傑說:「只要我能做到,我一定會盡我所能,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對社會的一種回饋」,從不因自己是視障者而認為做不到的陳少傑,打破框架,追逐理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