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紹瑜/採訪報導
北京的蝸居、香港的蟻族、日本的膠囊旅館,住的品質在生活中佔有很大的地位,但如果住都住不起,又談何品質?
在房價負擔比日益失控的台灣社會中,房價成為推動或吸引人口遷移的原因之一,為了留住人力、補足勞動缺口,各縣市也勢必推出打房政策或推動社會住宅,滿足民眾住的權利,也足見房價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之巨。
綜觀台灣近代遷移現象,從前老蔣時期的重北輕南政策,卻逐漸壓垮台北『宜居』的條件,往雙北遷移已非遷移族的首選,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分析,第一是中央政策的改變,有鑑於1970年代戰後嬰兒潮,各地人為尋求更好的生活遷移至雙北,1980年代政府在中南部各地廣設工業區,希望把當地人口留在家鄉,當時從南部流向雙北的人口已大幅減少。
北市人口遷出多 微幅下跌的房價能否力挽狂瀾?
台北令人聞風喪膽的『高房價』更是人口外流的關鍵原因,自2001年台灣房屋市場一甩921大地震的陰霾,開始連續12年的牛市成長,而在2010年馬英九執政時期,為了改善兩岸關係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並吸引台商回台投資,不料,多數台商將資金灌入台北,買房買地、炒作房地產,使得台北房價又進入新一波高潮。
資料來源/信義房屋2019第三季房價指數
從信義房屋統計出的房屋指數來看,目前台北市房價雖已跌回五年前,但『漲三倍、跌三成』的情況下,房價與薪資水準仍不成比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2018年第2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台北的房價所得比 為15.01全台第一,也就是,也就是一個月收入9萬左右的家庭,要不吃不喝十五年才能夠在台北買房。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高房價讓台北市人口外流現象越發嚴重,為了要拯救流失的人口,政府欲降低人們對於台北市中心商業區機能的依賴,新北市地政局於2001年實施新莊副都心都市計畫,除了將行政院第二辦公室設在新莊副都心,也計畫在周邊設立商業區,此概念猶如台北市的市政府與信義區,原意是利用新北市較繁榮的地區來分散台北市的人流壓力。
然而,新莊副都心卻未達預期成效,房市達人sway指出,副都心中原本規劃蓋商業區的樓房到後來都變成了假住宅,對於建商來說,若要建立商場百貨,必須依靠長時間的經營才能慢慢獲利,但若是以賣住宅的方式就能夠轉手得更快,當時標下標案的遠雄、中悅等建商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周轉建物,因此,新莊副都心的商業區發展不全的情況下,自然無法讓台北達到都市減壓,台北的房價也低不下來。
另一方面,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以來積極規劃社會住宅,根據內政部社會住宅專區統計,台北市目前推動的社會住宅戶數已達19622戶,已完工數量為8535戶全台最多,台北市目前的房價指數相較柯市府上任的五年前,確實有降低的趨勢,不過,依照這早已比天還高的房價,sway認為,台北市社會住宅的興建速度仍須加快,否則小小的跌幅對於一般民眾仍是相當無感。
另外,房市達人sway指出,台灣的房屋持有成本仍過低,使得炒房的富人能夠持續的囤房,sway建議將「非自住房屋擁有者」的房地產「持有成本」與「交易成本」合理提高,也就是地方政府要調整房屋評定現值與公告地價、公告現值至合理稅基,並落實囤房稅的課徵,如此一來,稅率與社會福利便能夠相輔相成,從根本改善台北房價。
全台遷徙最熱蛋黃區 桃園空屋率六都最高
台北高房價現象,也逼迫中產階級移往距離都市較遠、交通較不便捷的郊區,於是,桃園就成為了想北漂工作,或是原定居雙北卻無法置產的民眾最佳移居地,尤以自桃園機場捷運通車後,往來雙北交通更加便捷。
桃園市近年平均年齡呈逐年增加之勢,由2008年底34.9 歲升至2017年底38.6 歲,平均每年增加0.4 歲,從扶老比觀察,則由2008年底11.1%逐年升至2017年底14.6%。與各縣市相較,2017年底桃園市民平均年齡38.6歲,為六都中最年輕之都市。再者,桃園持續推動獎勵生育政策,桃園市自2014年升格直轄市後,2015年將生育津貼提高為三萬元,育兒津貼則是零到三歲、每月三千元,也讓桃園人口三年來增加近十三萬人,人口成長為六都第一。
不過,也由於桃園的產業結構仍以工業為主,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口,為避免人口流失,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後開始興建社會住宅,桃園從零開始,截至2019年3月,已完成447戶,目前規劃中的住宅總戶數為11,895,僅次於台北市。
然而,桃園的房價雖然相較於台北低廉許多,但其空屋率卻高達10.9%,是六都最高,sway指出,許多居住於雙北或外縣市的投資客,為避免付出高額的囤房稅,只好將在桃園投資的房子登記為自住戶,即可繳交較低的房屋稅和地價稅,不過,一比照低度用電的戶數,竟高達了一成多,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桃園每年大量的遷入人口數字中,有部分是因投資客所操作的「幽靈人口」。
台中人口遷入熱 環境議題難解
將焦點轉移至中部,自2015起,台中市原本流失台北的人口由負轉正,變成淨遷入千人以上,新北對台中也有相似狀況,且每年都持續在增加中。人口遷入熱地桃園近五年的月均所得及消費支出成長較不明顯,相較之下,台中市近五年人口遷入明顯,月均所得五年增長快速,躍居全台前三、月均消費支出也逐年上升,甚至超越桃園。
Sway指出,從需求面來看,台中工業區、中科園區及精科園區發展成熟,就業機會多,以及許多外圍重劃區與其周邊交通建設逐步到位,房屋供給量大,目前台中市長盧秀燕上後又延續前市長林佳龍的的社會住宅政策,截至2019年3月,已完成401戶,目前規劃中的社會住宅總戶數為5,953。
在1960至1991年間,中央政府實行獎勵投資條例 政策,中部地區以台中為主要的投資縣市,凡是屬於中央轄管的產業園區,不僅土地租金、企業所得稅及進出口關稅上具有優惠,園區的專責管理也讓企業節省許多行政成本,當時企業設廠,中央轄管的產業園區是首選。台中不論是房價或物價,相較雙北市,年輕人更容易在這裡買房,同時,也吸引許多來自彰化、苗栗等外縣市人口移入,自住需求量增加不少。
相較之下,其他供應工業發展的土地就沒有這麼多好處,像是彰化縣幾乎較少獲得這些部會機關的關注,或者彰化縣終於在極力爭取下得到關注時,由於商機已過,即使進行這類型產業區開發,其產業利潤也不會太高,以致產業不會將資本大量投入,當然更不會提高工資來增加自己的生產成本,如此自然無法吸引大量的就業人口至今。
不過,台中看似低廉的物價以及宜人的居住環境,其背後仍需承受因工業發展產生的「後遺症」,像是台中坐擁全台發電量最大的龍井區火力發電廠,據台中市環保署數據顯示,台中曾在2016年連續3天空氣品質PM2.5指標等級達紅色等級、台中市16 站空氣品質測站一日有6站以上PM2.5 指標達紅色等級以上。
前台中市長林佳龍曾指出,台中火力發電廠每年產生的空氣汙染物,佔全台中市整體排放量8 成,因此,台中市府因此對台電開出預警通知,要求台電將台中火力發電廠的機組轉型成林口發電廠的「超超臨界鍋爐」機組,以減少每度發電產生的用煤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此,中火提出統計數據反駁,認為發電廠並非台中排放PM2.5的元兇,也不是空污唯一的污染源。
台中空污問題至今仍爭吵不休,地方政府與經濟部各說各話,受到最大傷害的,卻是人民。要如何在經濟與宜居間做取捨,是都市面臨的難題。從這這一篇專題我們看見,不論是城市本身因產業結構發展出不同的「體質」,導致環境惡劣,或者經建商、外來投資客攪入的「外傷」,導致導致遷移到此地的人們,卻無法安心買房、置產。對於許多遷移者來說,遷移地之於「家」的連結已變得用來越模糊。
「一概都難以成雙/經濟起泡我人生幻滅/離農離土真波折/不如歸鄉不如歸鄉」就如同交工樂隊《風神125》的寫照,許多人為了工作而落腳台北,然而,打拼了十幾年後才發現台北仍是他鄉;有的人則是在大城市活了大半輩子,厭煩了霓虹光害,另尋他地生活後,才開始想念大城市賦予生活的便捷。
台北不是我的家,那何處才是?這樣的疑問早已從80年代的「鹿港小鎮」傳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