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瑜婕、王優揚/採訪報導
據勞動部106年薪資統計,全台創作及藝術表演類別的7884名受僱員工,平均總月薪資為39,387元,遠低於當年工業及服務業每人總薪資平均48,333元,甚至逾半數者,月薪皆低於三萬元。
低薪資高工時 勞動條件遭漠視
藝創工會秘書長謝毅弘表示,在這7884名藝術工作者中大約有7500人每月平均月薪低於四萬元。月薪高於四萬元的大多為專業舞者、畫家或有另接商業視覺設計案子的藝術家;而在劇場內從事場地燈光佈置的藝術行政人員薪水往往都是低於三萬元,甚至在106年的統計中這類藝術行政月薪竟只有9000元。
劇團演員在正式登臺表演前,不舍晝夜地反復排練數個月,力求演出時萬無一失。藝術成果的價值之下需付出的成本之高,藝文工作者總是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在工作上,可實際所得的薪資與付出的心力往往不成正比。
由於工作形態也與一般上班族不同,大多數不以工時計費,而是靠接案為生。藝術工作者又常因為自我對藝術的熱情及人情壓力,接受超載的工作量甚至無償工作。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106年調查顯示,青年藝文工作者中,超過三成者年收入不到二十五萬元。其中三分之二每日工時超過八小時,且加班普遍沒有加班費。
勞動環境待加強 青年藝術工作者艱辛
剛出社會的藝文工作者,薪資往往不足以應付基本生活,年輕的藝術家與演員常被困頓的生活澆滅了熱情,選擇離開。面對並不樂觀的就業前景,表演藝術科系的學生也對未來感到迷茫。
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學生林哲鍏回應:「藝術產業相對來說比較不穩定。所以很多學生如果是做演員的話,可能就蠻多會從事一些兼職打工的工作。」
除了薪資及工時問題,工作的不確定性,也使得藝工們的收入不穩定,例如街頭藝人是否能出來表演還得經過抽籤決定。
街頭藝人蔡侑恩表示,「在大台北,就是每個地區,都是要抽簽。還要有天氣因素的影響,如下雨天無法出來唱。然後抽簽的運氣,也是決定今天能不能出來唱的一個因素。所以基本上能出來抽都會出來抽。」
為改善藝文工作者的勞動條件,2018年10月,立委擬定法案,保障藝文工作者的經濟狀況與勞動權益,不低於基本生活所需。但目前政府對應此議題僅有宣示性的條文回覆,藝術工作者的生活並未獲得任何實質性的改善。
台灣藝術工作者多數仍處於低薪困境,許多表演科系的同學往往也被生活教滅了熱情。如何實質性改善國內藝術產業鏈、保障藝術工作者的基本薪資及勞動權益是政府需要即刻重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