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嘉娟、蕭名君/採訪報導
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順興社區,從前是高等法院的眷屬宿舍,但因有過多土地閒置而遭荒廢,順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單連城不捨這塊寶地就此浪費,決心以家鄉味的山東麵食出發,重振社區經濟,成立麵鋪工坊。
單連城表示,順興里是台北市的郊區,它的地理環境很像從前的鄉村,傳統上屬於比較保守的社區,因為保守的關係,居民生活相對較安逸,所以才激起單連城想成立麵鋪工坊的心念。
從心出發 和居民共享麵鋪空間
順興麵鋪工坊和一般的麵店不同,主要是提供居民於每日中午煮飯、用餐的食堂,因為社區居民大多為年長者,單連城透過耐心和他們溝通,他們才願意留在麵鋪工坊服務。
順興麵鋪志工李素霞說:「因為當時的里長(單連城)做得很好,所以我就願意來這邊服務。」麵鋪員工陳秀花也表示,同樣身為老人,能做能動就是他們的福氣!
結合社區特色 開創不同風貌
此外,單連城認為社區內的活動項目較少,於是想到居民從前多以務農維生,因此決定讓居民認養閒置的土地,透過自己耕種,重溫農村生活,同時也拓展社區文化。單連城說:「種菜有很強的療癒功能,托里民之福,我也認識了很多的菜。」
透過麵鋪的共餐食堂,讓老人家可以互相作伴、彼此熟悉;社區居民吳伯伯也表示,和大家一起吃飯當然比較開心。
里民攜手 提升自我社會價值
在居民的同心協力之下,不只凝聚了彼此的感情,也將社區文化發展的有聲有色,才有如今「順興桃花源」一說,更提升順興里的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