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薇華、莊郁萍、黃筱恩/採訪報導
Ibu部落共學團隊的用心與成就有目共睹。2018年10月,他們受邀到雜學校參展,更獲得了當年度的影響力獎。帶著豐碩的成果與感動,郭孔寧感慨地對著身邊的夥伴們表示感謝,最後她也不忘對武陵的孩子們說:「我們就這樣一起走下去吧!」
打工換宿的機緣 Ibu團隊誕生
說起那一個暑假,Ibu的團隊執行長郭孔寧眼裡帶著懷念。高中畢業後去武陵的農場打工換宿時,與農場女主人聊到許多關於文化傳承及教育的理念,也因為這樣,她投入了教育與文化傳承,也就是部落共學團隊的這份工作。在郭孔寧的號召之下,國中、高中、大學等不同階段的同學、朋友逐漸加入她的行列。自然而然地,Ibu部落共學團隊誕生,與部落兒少的故事也就此展開。
Ibu團隊成立後,與台東武陵部落的課輔班合作。團隊的活動包含寒暑假的陪伴工作、培訓課程、輔導課程等。
談及基本的學科輔導,郭孔寧表示,團隊所採用的課程並非填鴨式教育,而是採用「文化回應性」課程,針對兒少的需求改變教育方針。以數學課為例,若對數學有興趣的兒少,在數學課的活動中負責較多的數字運算;較沒興趣的孩子則可從旁協助操作教具。
此種文化回應性課程可讓有興趣的人在學科中得到成就感,也讓沒興趣的開始建立對學科的自信。郭孔寧也說這樣的課程有神奇的效果,原先那些不願接觸數學的孩子,下課後也變得願意主動去寫數學作業了;儘管答案還是寫的亂七八糟,但是至少已經提起了孩子的興趣,也讓他們願意去嘗試。
除了基本的學科,其他的培訓課程內容則是包羅萬象。舉凡音樂、舞蹈、攝影、人際溝通等課程無所不包。
Ibu的教育總監王翔暉表示,安排這些課程最大的目的是要滿足部落孩童的需求。當他們有想學或想玩的東西時,他們便和課輔班的老師溝通,並在寒暑假或是課餘時間安排擅長該領域的成員做教學、互動,除了能讓孩子學到更多課本中沒有的知識,也能滿足他們的興趣。
克服萬難 建立深厚情感
當郭孔寧一走入課輔班,孩子們蜂擁而上,親暱地叫著「孔寧老師」,更甚者有孩子直接跳上她的背,要她背著他們玩。看著這幅光景,難以想像在團隊進駐之初,兒少們對團隊成員有多麽排斥。
「剛見到我時,他們會故意踩我鞋帶、讓我跌倒滾三圈那種。」郭孔寧笑著憶起這段往事。儘管剛開始時,孩子們因為陌生而有各式各樣的排斥行為,但是Ibu團隊不因此氣餒,反而是更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每月隔週前往武陵支援課輔班;全年無休、24小時線上待命,只要孩子們有需要,隨時能夠陪伴與開導;為每一個孩子量身打造不同的學習方式或教案;設身處地為每一個孩子著想,以平等的角度和他們溝通⋯⋯等,都是團隊一直堅持的做法。
直到現在,團隊成員能夠叫出部落中每一個孩子的名字,既能將所學分享給他們,也能和他們一起玩樂,甚至當部落的家長找不到孩子時,第一個會先打電話給團隊的成員,詢問孩子的去處,團隊和孩子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令人十分羨慕。
風波不斷 團隊面臨的危機
除了初來乍到時,部落兒少對團隊的陌生與敵意以外,團隊運作的過程也是幾經周折。
Ibu部落共學團隊以執行長郭孔寧為首,下設有教育組、行政組、美宣組等組別,團員可依本身的專業與興趣選擇所要加入的小組,再視自己的能力協助別的組別運作。
但是成員們合作之初常有意見不合,或是因為課業等其他壓力而對團隊工作感到力不從心。在團隊經過多次開會討論,重新安排工作內容後,每個人都能在課業與團隊之間尋得一個最佳平衡。
以執行長郭孔寧為例,原先團隊的所有重擔都壓在她一人的身上,一下要寫企劃書、一下要跑公文,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就算對工作再有熱情,難免也有疲憊、倦怠之時。但在多次討論、分工後,她慢慢地將團隊事務分配給各小組執行,自己進行監督與協助的工作。直到現在,團隊逐漸找到合作的默契以及個人的定位,各司其職、完成工作。
除了成員之間的問題,團隊還曾經面臨一個幾乎使之解散的困境。2017年寒假,為了讓孩子們放鬆,同時也能跟台北的學生有更多交流,團隊將部落青少帶上台北,與中山女中等學校做交流。但這趟旅程中,團隊在一些事情上的做法讓課輔班的老師覺得不妥,對於團隊的決定感到生氣,進而在往後的合作上都有許多意見,甚至到要停止與團隊合作的地步。
遇上這樣的困難,郭孔寧帶領著團隊,一次又一次的與老師溝通,希望找出對雙方都有益的做法。幸好,最後老師們看見團隊的誠心,也看見青少們在團隊的陪伴下確實有所長進,因此決議繼續保持合作關係,順利化解這樁危機。
武陵兒少及Ibu團隊的成長與轉變
服務即將邁入第三個年頭,郭孔寧帶著驕傲地細數這些年她所看見的孩子們的成長。初次見面時,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從小少與人接觸,會有一些隨地便溺、滿口髒話等的行為;但是在多次活動過後,團隊成員慢慢導正他們。
團隊成員會詢問孩子們這樣做的原因、並告知他們自己的感受。這樣一次次的導正下,當團隊再次回到武陵,再看見這些孩子時,他們已能自己打扮得乾乾淨淨,還能與身邊的小夥伴互相照顧。
郭孔寧提到,其實他們並不是單方面的在教導孩子,而是在這陪伴的過程中與孩子們一起成長。為了讓團隊運作順利,團隊的每個人都彷彿有著三頭六臂,盡其所能的提供他們能給的資源,思考怎麼做對孩子們才是最有利的。這些過程中讓團隊的成員也都能有所成長。而看著孩子們的長進,似乎也讓郭孔寧吃下定心丸,更有能量地邁步向前。
攜手前進 團隊的未來發展
問起郭孔寧有沒有想過拓展到別的地方執行計畫?她表示曾在高中的偏鄉服務活動時遇上一個女孩,那個女孩對她說:「我恨你們總是來了又走!」稚氣的臉龐卻說出如此沈重的話語著實令她震驚,這也讓她發現到原來孩子們想要的不是這樣短暫的服務,而是長期的陪伴。
現有的團隊成員多為學生,談到未來難免有些徬徨。郭孔寧的理想是將團隊發展為一個非營利組織,將團隊執行長作為自己的正職工作進行。
王翔暉也表示,雖然團隊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他在這裡得到了感動,為了延續這份感動,目前也想繼續在這裡和團隊一起努力。但是團隊中也會有很多人對於未來會有很多不同的規劃,將所有成員留下可能比較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孔寧表示日後也會一直為團隊注入新血、發展出更多元的樣貌。
融媒體精彩報導:《Ibu部落共學團隊——偕青少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