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詹舒閔、孫瑜婕、范家齊、華語涵/採訪報導
布袋戲在四〇與五〇年代的台灣紅極一時,締造出許多展演奇蹟,從野台戲演變成如今24小時電視輪播,布袋戲歷經許多創新與革命。但隨著世代娛樂的選擇性變多,此傳統技藝也面臨著生存考驗,除了播放平台得順應潮流革新、更替,表演內容也必須在延續傳統的主軸上演出新意,才能吸引現代人的目光。
布袋戲的復興,除了演出形式的改變是最顯而易見的之外,連同演出的劇本與戲偶都在不斷的創新突破。傳統布袋戲的精神要保留,最核心的技藝絕對是首要,許多劇團一方面培育布袋戲新血,另一方面在演出形式上也突破了早期地域性的限制,不僅走出當地,還走向世界。
而布袋戲現在不只在電視輪播、躍上大螢幕,甚至在網路上就有迷你布袋戲影集能觀賞,這樣的躍進,除了有布袋戲工作者在延續文化的傳承,更是因為有許多布袋戲迷用不同的切入點來復興布袋戲,才能讓布袋戲的路越走越廣。二者相互合作,碰撞出的新火花,讓布袋戲觀看群眾年齡層不再設限,未來更是有無限可能。
用十年換一個好故事 《紅盒子》
許多復興布袋戲的藝術工作者將「拉近年輕人和布袋戲間的距離」作為核心概念,期望透過不同的方式,讓過去可能沒接觸過布袋戲的台灣人們,去認識這項富有傳統意象、文化情感的本土技藝。
導演楊力州希望能將此份感動傳承下去,因此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拍攝布袋戲紀錄片《紅盒子》,提醒現代人們珍惜這份搖搖欲墜的掌中戲文化。
《紅盒子》上映後獲得許多電影人和藝術工作者的好評,楊力州表示,布袋戲一直以來都是他童年時期最美好的回憶,但隨著他的年齡增長,布袋戲卻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他深刻記得觀賞布袋戲時心中的那股震撼與敬佩,因此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將這份感動延續。
因為不願輕描淡寫布袋戲「十年磨一藝」的敬業精神,楊力州甘願苦等最好的畫面與最真誠的情感,耗費十年才完成《紅盒子》的拍攝與製作。
楊力州坦言,「十年或許是一段很漫長的時間,中間會有困難也曾經想過要放棄,但是換個角度想,有哪部紀錄片拍攝過程是完全順利的?我們的工作正是把這最真實的過程和情感紀錄下來。」
技藝傳承之下 最深處的情感流露
「如果說精湛的技巧是布袋戲的外衣,那最精華的血和肉絕對就是操縱者對於布袋戲的精神和情感。」在《紅盒子》的拍攝前期,楊力州大多著重於掌中戲的操作和技藝的傳承,後來他才發現,操偶藝師陳錫煌賦予布袋戲的靈魂中,都隱含著他對父親李天祿的感情投射,因此讓紀錄片除了布袋戲為主題外,又多了份由技藝替換衍伸的父子之情。
沒想到這成為拍攝過程中最大的瓶頸,楊力州笑說,因為陳錫煌只要在鏡頭前被問及與父親的關係便會沉默不語,他也因此花了非常多時間在等待陳錫煌願意說,然而,等到最後只等到陳錫煌師傅一句「我和父親沒有話說」。楊力州從此體悟到,「父子關係有時候不是普通的愛恨情仇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無話可說;有時候沒有答案,才是滿滿的答案。」
電影中非常特別的一幕是,楊力州請陳錫煌在鏡頭前用空手展現在戲偶下,師傅們靈巧的手指技巧,楊力州認為,幾乎所有人都是喜歡光鮮亮麗的表演,但真正感動大家的並不是這些漂亮的玩偶,而是戲偶底下扎扎實實的技巧與手勢,也是最難能可貴的技藝。
談到未來計畫,楊力州透露,也許未來能嘗試與玩具廠商合作,推出讓小朋友喜愛的戲偶娃娃,或是透過其他方式讓布袋戲普及到大家的生活中,這才能真正延續布袋戲的精神與生命。
說國語的布袋戲 「江湖救援團」
除了老布袋師傅努力革新劇團、延續生存與競爭,年輕一代的布袋戲愛好者們也不遺餘力,將舊技藝融入新科技,以新世代的角度訴說著對布袋戲的熱愛。
民國106年北少流映畫工作室推出一系列名為「江湖救援團」的國語布袋戲影集,以類似動漫的方式呈現,結合時事與網路笑梗,在網路上廣受好評。
和多數的布袋戲不同,江湖救援團配合了現代人收視模式,捨棄過往布袋戲長壽劇的播映方式,改採「二集一單元」的的單元劇形式,如此一來即使剛加入的新影迷也能輕鬆跟上。
北少流映畫是一間成立於105年的布袋戲小型工作室,數位創辦人皆是北區聯合布袋戲高中社團的成員。創辦人之一的林子揚在高中時期就因為對布袋戲的喜愛,不只在學校創了布袋戲社團,還串連起其他北部學校的社團,取名為「北少流」,這也成為之後林子揚工作室的名稱,除了是紀念自己學生時期的滿腔熱血,也是警惕自己不要忘記初衷。
林子揚用自己初識布袋戲的淵源,去想像出往後此技藝的無限可能,他形容,他在國中時期接觸到「聖石傳說」時大吃一驚,發覺布袋戲與小時候的印象非常不同,不只是以電影的方式呈現,還推出許多周邊產品,像是「聖石傳說」同名遊戲或「霹靂奇俠傳」等遊戲,也是從那時開始就深深迷上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迷出身的林子揚表示,他不想隨波逐流,想用個人的風格,拍出不一樣的故事,讓布袋戲融入年輕人的生活,因此他決定融合一般年輕人喜歡的事物,如時事、笑話,用布袋戲演繹新時代的故事,於是他鼓起勇氣,以傳統技藝演繹現代笑梗的方式,製作了第一支布袋戲劇「逆天」,在網上引起熱議,慢慢到現在,一路經歷了許多困難,從自己掏錢製作到在群眾募資平台上獲得大眾的肯定,林子揚堅信,老記憶要在新時代活下去,創新是必然的。
不只是故事內容翻新,林子揚也跟隨趨勢,把影片放上YouTube,與時下最夯的網路紅人HowHow合作,再創造一波屬於布袋戲的討論熱議,新穎的國語布袋戲影集,用貼近現代人生活的語言說故事,讓觀眾耳目一新,看完後許多人都留下了「原來布袋戲也可以如此詼諧有趣」的熱烈迴響。
國語配音不僅讓現在的人聽得懂對白,更重要的是拉近了與年輕一輩的距離。林子揚表示,「我要保留的是『布袋戲』而不是頑固的傳統,有創新才能前進,這才是我想要傳達的布袋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