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伍純秀、關靜儀、李子盈、符芳萱/採訪報導
台灣高齡人口逐年增加,再加上少子化的衝擊,老年人口獨居的機率也相對提升,獨居人口的增加也成為台灣未來會面臨到的狀況。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107年3月底我國戶籍登記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331萬人,占總人口14.1%,超越聯合國標準14%,台灣正式從「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
對此,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人口老化是全世界的趨勢,目前大多數已開發國家也正面臨著相同問題,獨居老人的機率增加,台灣社會也不會有所不同,因此獨居現象是正常的發展,不必太過於焦慮。
「獨居老人不見得都是收入不好或是沒照顧資源的」,陳亮恭說明,獨居老人也有健康者,但多數媒體在談及獨居議題喜歡以極端個案的方式報導,然而個案並不能代表通案,其實「獨居」只是一種生活型態,並非弱勢象徵,也不是失能的代言詞。
不過他也指出,若是加上「失能」狀況的獨居老人,那就必須受到照顧。「最直接的選項以外勞為主」,在經濟狀況許可下,大多數的家庭會選擇聘用外籍看護進行24小時的照顧。而經濟狀況較差但還可以負擔的家庭,通常會選擇親屬自行照顧的方式,來終止長者的獨居狀態,若是無親屬或經濟能力窘迫的情況下則可能需要仰賴政府或社會福利單位提供相關的照顧與服務。
政府設危機分級指標 提供個案適當服務
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社會局都有針對轄區獨居老人建立名冊,以台北市為例,目前將近有5000個列冊的獨居長者,而針對個案不同有設置危機分級的評估指標,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老人福利科特約聘用督導洪香琦表示,藉由低危機、中危機、高危機的分級,讓社工能因應不同個案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
若是遇到不願意接受服務的長者,狀況卻又非常危急時,社會局也有相關應對措施。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在107年提出的獨居老人服務計畫裡規定,若盡力協勸逾2小時仍未果,即由主責的社工員啟動職權予以必要處置,警察局、消防局亦應提供必要協助。
民間致力獨居老人照顧 社工角色有如家人一般
除了政府提出的計畫外,民間私人機構對於獨居老人的照顧也有所貢獻。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社團法人中華長照協會,主要服務項目分為居家照顧、醫院看護與家事服務。
附設永樂居家長照機構社工專員丁中怡說明,服務範圍以中永和區為主,剛開始是與當地政府設置獨居老人服務的窗口接洽,或者請里長協助,用打電話的方式尋找出要幫助的個案。
「除了獨居之外還要失依」,她表示,協會目標鎖定的對象為失依獨居的老人,其中關懷獨居老人計畫裡分為四個階段,首先針對健康者為固定訪視、送餐共餐、幫助媒合社區活動等等,接著則是針對亞健康逐漸到失能的長者提供不同的服務項目,而目前接觸到的個案多位於亞健康階段。
資料來源/醫藥人 |
「社工就像家人一般的角色存在」,談到平常與獨居老人的相處,丁中怡表示,長者比較缺乏安全感,特別是獨居又失依的老人,所以社工的角色很像是在扮演某部分家人與子女的角色。
其實獨居老人除了生理上的照顧外,心理上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陳亮恭提到,通常在談論老人情緒問題,最嚴重為過於憂鬱而導致的自殺問題,但這部分有自殺防治在做預防,然而「比較難解決的是老人孤獨感」,他說明,其實孤獨感還不到憂鬱的程度,但卻會讓老人的活動力下降,心裡也會處在低落狀態。
「想辦法讓長者願意走出來與社會連結」,陳亮恭指出,因為孤獨感不像一般失能,很難進到任何一個體系去處理,只能透過社區關懷據點的活動去創造往來,或者需要家屬與社工長期的陪伴,才可能有效解決。
點出長照政策缺失 應加入「商業思維」永續經營
近年來台灣開始積極推行長照政策,洪香琦說明,長照2.0將原本長照1.0的8項服務擴增至17項,從前端的預防到中端的居家與日間的照護,到後端的居家醫療,將其變成一個脈絡的方式進行。
不過陳亮恭卻指出問題,政府長照政策以社福機構的思維去設計,缺乏永續經營的概念,容易造成財務與人力上的不足,他進一步說明,這樣的政策只有在稅收20%到40%的北歐國家才能維持,但實際上台灣的實質稅收卻只有12.5%。
另外在照顧服務員人力方面,儘管社會新鮮人起薪比起其他行業高出一些,但卻還是難以吸引年輕人願意投入,他解釋,其實年輕人在選擇工作除了看起薪之外,他們更看重的還是這份工作的前景,但目前對於照服員升遷機制還仍處在未成熟的階段。
提及解決之道,陳亮恭則建議政府應加入產業概念去思考,才得以永續經營。他說道,對於處在弱勢或失能的獨居老人,政府可以用社會福利政策去保障與幫助,但獨居老人並非都是弱勢,那這部分就可以規畫走商業模式。
「老化是必經過程」,丁中怡表示,每個人其實都與長照議題息息相關,不過陳亮恭也表示,面對未來成為獨居老人機率提高,也不須過於緊張,只是要從年輕就開始規畫並經營自己的生活圈,並且為老年時期提前作打算,再來就是政府要去思考長照制度商業的可能性,永續經營才能夠讓台灣足以面對獨居老人越趨增加的時代。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