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數多不多?各方看法大不同

Table of Contents

記者 陳玟綺、潘杰勝/採訪報導

 在台灣,學生為了應付每天的考試讀書與學習,待在學校或補習班的時間經常超過八小時,有的學校甚至將彈性的第八節課變成固定的輔導課,規定學生要參加才行。然而,上課時數長就真的能提升學習成效嗎?

 晚自習再加補習 學生趕末班車回家

 目前政府對於上下學時間並無規範,各校可自主決定。經調查發現各教育階段的上學時間中,國小多訂於早上8時前到校,而多數國中及高中,則普遍訂於7點半到校。至於下課時間,國小根據低中高年級的不同,採取部分半天或整天,平均最晚下午4時放學;而國中及高中雖然也是下午4時放學,但因課程或升學關係,多數學生會繼續參加輔導班或補習班,實際上能下課回家的時間從下午5時到晚上10時之間占據多數。

 鶯歌高職資訊科學生鍾雨彤認為,現在台灣的上課時間太長,太早上課太晚下課!若住家離學校太遠,學生得提早一到兩小時起床才行。加上有些學校會強迫學生參加第八節、家長要求上補習班,實際回到家的時間都非常晚,有時甚至趕末班車回家。

 回想過去的經驗,德明科技大學英語系學生鍾佩芸也有相同的看法,甚至表示「學生上學時數比上班族還要超時!」同時她也提到,長期每日晚睡早起的作息,除了壓縮睡眠時間外,也讓身體健康出現問題。

為了考試與讀書,許多學生到夜晚才能下課回家。攝影/陳玟綺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黃國盛表示,目前國小上課時數算合理,但下課後若要去安親班,多數是配合家長上下班需求;國高中因為有升學考試的壓力,加上家長的逼迫或老師的要求,下課後必須繼續讀書,這階段的上課時數有點過多。他也提到,隨著資訊進步,學生也比過往聰明。如果在上課過程中已了解內容,他們會出現「可以把時間做其他活動」思維。這也讓現在學生覺得,若課後還要去上補習班,這樣一整天的上課時數會很多。
 上課時數長或短 無關學習成效好壞
 究竟上這麼長的課程,真的都能了解學習的內容,並得到理想的成績嗎?在記者實際訪問學生後發現,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上課時數與成效沒有太大的關聯性。鍾佩芸認為,每個人的學習吸收程度不一,效果也會跟著不同。以她個人為例,因為上課時間過長,反而讓她無法吸收消化所學到的知識,導致晚上必須熬夜把老師當天教授的內容再重新複習。在時間有限無法全部讀完的情況下,除了成績沒有很大的進步,晚睡早起讓她的身體也變差了。
不論上課時數長短,多數學生課後需花時間複習課業。攝影/陳玟綺
 彰化縣北斗國中老師潘昭羽認為,時數跟成效並不是完全正相關,但也並非沒有關聯。此外,她也認為上課時數長短與學習成效也有「城鄉差距」的問題,都市學生的課後時間較容易被家長排滿,但鄉下學生有部分是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由於家長較沒有能力督促,學生只能在學校中接受指導,自然上課的多寡與成效就會有所關聯。
 授課內容與程度 決定上課時數長短
 學生們認為,上課時數長短和升學考試的內容量多寡有一定的關係。其中鍾雨彤表示,他們高職學生常被要求學習不是「本科」課程,而且都是必修,排擠其他的正課時間。一旦正課上不完,就會用到下課或午休時間來補課。
 對此,潘昭羽表示,上課時數長短除了與考試科目的內容量有關外,其實也會因學生程度不同而有所影響。她說,在考試內容量部分,雖然近年來的課綱已有調整,但考試內容量仍然未減。「因為要講述的內容太多了,在考試升學的壓力下,老師只能捨棄原先安排的輔助資源。」另外,班上學生程度也影響著授課進度。尤其國小與國中的程度落差非常大!國小沒有升學壓力,若學生只按照排定課綱學習時,到了國中就會發現無法銜接。因此,老師必須增加上課時間來幫助學生了解。
為了升學考試,有許多需要授課及學習的教材內容,圖中僅占一部分。攝影/陳玟綺
 另外,針對課程上不完,常把選修課拿去上正課的情形,她表示,的確很多學校為了讓國三生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考試,因此會把選修課程拿給正課老師上課或考試。不過,她也說明,依各校風氣不同,重視的課程及借課情況也會有所差異。像是她目前任教的學校相當重視體育,因此體育課即使到國三仍然會正常上課,不會消失。
 上課時數比一比 台灣學生名列前茅
 比較其他國家的學生上課時數,可以發現台灣學生的上課時數明顯高出各國。全球上課時數最少的國家是阿根廷,僅需上4小時,而台灣學生則平均要花9.5小時在學習。進一步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在升學主義盛行的亞洲國家,像是南韓、中國等的上課時數都偏長,大部分的學生都跟台灣學生一樣,正規課放學後,就會趕著去補習班。換句話說,多數亞洲國家的學生多需要花很多時間在上課讀書。
台灣上課時數最長久,也意味著台灣是最辛苦的國家。製表/陳玟綺
 值得思考的是,同樣是亞洲國家的日本,儘管升學壓力也大,不過學生上課時數並不長,學生下課後多會參加社團活動。儘管上課時數明顯短於台灣學生,不過,日本的競爭力排名卻超越我國許多。學習的時間長短是否會影響到學習成效,進而影響整體國家的競爭力,值得我們深思。
 如何調整上課時數?
 提到對上課時數的建議,鍾佩芸認為可以把國高中的早自習時間刪除,讓學生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另外也可以把一些課程變成社團活動,而不是必要的考試內容,讓有興趣的學生去鑽研,其他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她表示,調整課程內容及學習時數的模式,或許可以提升學習成效,也不會讓學生或老師太有壓力。
 她也提到,現在的課程並非所有人都感興趣,對許多人來說,某些學科內容未來也不一定會用到。因此只要傳達基礎知識即可,如此一來就能減少必要課程的上課時間了。
 潘昭羽則認為,現行台灣的教育制度還有調整空間,必須思考各個教育階段應該要學習的難易度。另外,除了課綱的調整外,也應該思考「考試內容量」是否要調整?否則看似減少課綱,但是依然納入考試範圍的情況下,老師授課的壓力仍然存在!程度及考試內容量都會影響到上課時數的多寡。
 黃國盛則認為,國家若追求一致性,時數應該要維持現狀。他也提到目前受多數學生支持的「延後上學時間」仍有許多問題點。除了家長接送的困難度、城鄉地區的差異等等,最主要的是現在許多學生會使用3C產品,延後上課更是容易學生有時間熬夜在玩樂上。不過,針對現今的試辦階段他表示,若能依各地區需求做不同程度的調整,並且將目前試辦過程真正落實到每個縣市中,才能達到最大成效。
 最後他建議,減少學生課後的補習時間,是最有效改善時數過多的方式。如果學生認為在學校時聽不懂內容,該檢討的應該是老師的授課方式,只要老師的授課方式能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自然就不用花更長的時間去上課或複習了。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