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游家榆、蔡宜恩、李昕芳、李欣恩/採訪報導
公共衛生護士深入社區 提供保健知識
近年來,國內食品衛生問題、新型流感或者是傳染病層出不窮,現階段的社會除了醫院和政府互相配合外,也需要有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的人員投入,並且更有效的直接在第一線為民眾把關。臺北市政府早在民國94年就進行組織修編,將12個行政區的衛生所改制為「健康服務中心」,和原衛生所不同的是,健康服務中心以「個案管理」及「健康促進」為主,加強衛生保健服務。
其中,公共衛生護士(以下簡稱公衛護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執行衛生局每年的政策。公衛護士在推動業務的過程中,落實了社區健康管理工作,同時發揮社區健康守護者的角色。政府依照每個行政區的人口數分配公衛護士,以南港區及大安區為例,統計截止至106年9月11日,南港區總人口約12萬人,有10位的公衛護士;大安區總人口數約31萬人,則有24位公衛護士,各區再自行配置公衛護士的服務人數。
臺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長莊莉菁說明,公共衛生護士分為「個案管理組」及「健康促進組」,前者負責各項篩檢和宣導,如整合性篩檢、癌症篩檢和婦幼衛生等;後者則會到校園宣導健康知識,以及結合社區資源舉辦活動,推廣保健知識。而在精障個案、慢性病民眾和獨居長者則是透過醫院專業鑑定或護士篩檢確診後,列入個案管理。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長曾玉玲表示,公衛護士最主要的兩個業務,一個是個案管理,另一個則是提升民眾健康資訊的活動推廣。她表示,列入管理的個案主要為患有慢性病的民眾及獨居長者,由於每年公衛護士都會在負責里段舉辦三合一篩檢,即血壓、血糖和膽固醇,讓民眾了解身體的狀況,同時又可以將有慢性病民眾收入個案。針對獨居長者,曾玉玲說,公衛護士約兩個月會進行居家訪視,除了關懷長者外,也會替長者檢核居家環境,以確保獨居長者在家中的安全。此外,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公衛護士會在自己所負責的里段和里長討論適合的健康促進活動,由中心提供建議的課程給里段做參考,或者在中心內舉辦課程,並加以宣傳鼓勵民眾參與。七十七歲的劉淑芬就是在公衛護士推薦下參與中心的健康促進課程,第一次上課的她表示很興奮。
便利檢測儀器 為民眾健康把關
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發現,大部分為慢性疾病問題,其中包括心臟疾病及高血壓疾病等。因此,除了公衛護士把關民眾健康狀態外,臺北市政府在各個健康服務中心內皆設有健康與體適能的檢測站,站內儀器可以進行心跳、血氧、血壓、體溫和身高體重等五項的基本健康測量及體適能測試。以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為例,曾玉玲說,為了鼓勵民眾使用便利站,搭配類似電視遊戲「Wii」的遊戲軟體,吸引長者前往使用。
結合在地資源 創造獨有特色
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與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在執行公衛政策時,結合轄區內的環境與人文樣貌,發展出不同特色,提供長者、弱勢個案更實際的關懷。
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鄰近餐飲學校,因此發想出合作計畫,利用地緣關係與學生對餐飲的專業,由校方提供餐點給健康服務中心,再由公衛護士與志工協助,將餐點送到獨居長者、弱勢家庭手上。曾玉玲說,透過發送愛心餐食,也拉近了與弱勢個案的距離。
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在關懷弱勢及長者方面,執行「三節問安」:在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準備飲食及日用物資,到收案管理的精神障礙、智能障礙、弱勢家庭以及獨居長者等家戶拜訪,關懷生活情況。除此之外,臺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組長林桂枝提到,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還發展「健走運動聯盟」,鼓勵長者走出家門,活動筋骨。林桂枝說,健走運動聯盟是由南港區內20里,分別號召長者所組成20支的健走隊,並且計算各支健走隊每次健走的路程,布告在健康服務中心,並且加總里程數「已經繞了地球幾圈」,「透過計算健走的里程換算成繞地球的圈數,增添健走的趣味性,把各支健走隊的里程計算出來,也會激勵長者互相切磋的良性競爭。」
業務繁多導致人力出走 浮現的缺口要如何因應
健康服務中心的基本業務眾多,舉凡如癌症篩檢、婦幼保健、獨居長者定期訪查、弱勢家戶收案管理、健康促進等。隸屬於臺北市衛生局的健康服務中心,承辦上述公衛項目可說是業務繁多。為了提升與區民的關係、促進區民公衛意識,更需花費心思策畫各式活動。臺北市12區各僅有10到28名公衛護士,卻要面對幾萬名的民眾,如此多樣的業務與龐大的民眾都需要由公衛護士包辦,面臨人力吃緊的問題。
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長曾玉玲說,過去的確有聽到這樣的消息,因需要負責的業務太多,公衛護士時常需要利用下班後、假日等時段完成工作項目:「有些公衛護士家裡有小孩,為了工作而忽略家庭、親子關係,最後就選擇另覓他處。」為達到衛生局所制定各項業務的成效標準,還須與里長合作舉辦巡迴講座傳達健康知識與宣導各項篩檢,提高達標率。若業務績效太低,就須想其他辦法,如打電話勸說,努力讓不願意參與的民眾改變心意。「這也是為了他們的健康著想,但我們常受到民眾質問『你們怎麼會有我的電話』、『我要告你侵害隱私』」曾玉玲說,接收到這樣的回應,當然無形中會加重同仁的業務負擔:「兩三天就在各里辦活動,我們真的很忙」。所幸,他們擁有一群熱情、活潑的志工,固定排班,也會隨公衛護士「出差」。
已在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擔任數年志工的陳素娥,平時陪伴長者就醫,以及與公衛護士一同深入地方社區,關懷收案家戶、從事疾病防治宣導,她說,長久的陪伴可以建立起人與人的信任感,把原本參與意願較低的民眾帶出家門。這些志工協助許多健康促進、衛生保健的業務,有意願擔任者,還需接受與公共衛生有關的教育。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科提供的數據,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公衛護士是全區最少,僅有10位公衛護士。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組長林桂枝表示,區內的公衛護士,平均每人負責二至三個里(約1.3萬人),但近年來區內人口數漸增,人力卻沒有再增加,相較下來負擔的業務量比以往多。林桂枝提到,雖然住在南港區的人口是全臺北市最少,但實際上要關懷的個案也很多,對此,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長莊莉菁表示,希望鄰近醫院可以互相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林桂枝認為人力問題目前還無法解決,該做的事情就是要做好。
關於公衛護士員額,除各區人口數的因素做考量外,是否還會納入其他的條件,如萬華區低收人口較多等。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癌症防治股股長官碧蓮說明,公衛護士員額是依照政府提供的分配方式,除總人口數外,再按照各區65歲以上長者的比例做最後的配置,並不會因為各區民眾有特殊身分別的多寡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