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戴若涵、劉品彣/文山報導
明道國小扯鈴隊從一開始以傳統廟會表演形式,逐漸創新,加入身段、故事性、選用西方音樂或是台灣原住民文化等元素,帶給扯鈴運動不一樣的面貌。
玩出興趣 帶領學生屢屢獲獎
民國 73 年,明道國小扯鈴隊指導老師吳麗秋初入杏壇,適逢政府單位全面性推廣扯鈴運動,將扯鈴納入教師研習之中,玩出了興趣,與扯鈴結下不解之緣。帶領明道國小扯鈴隊從基礎扎根,由淺入深,穩紮穩打,讓學生們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到有一定的程度之後,再加入高難度動作,讓學生們屢屢獲獎,連續三年榮獲亞洲盃扯鈴錦標賽青少年團體組冠軍。
學生突破自我 建立成就感
明道國小扯鈴隊選才無限制,只要有興趣,免繳交社團費用即可參加。扯鈴隊人數約 30 人,有九成學生來自中低收入戶家庭,弱勢學生透過練習以及出外比賽增添自信心。學生黃淑珍表示,自己從一年級開始參加扯鈴隊,但由於練習過程太艱辛,中途曾放棄一年,在三年級時才又回歸團隊,黃淑珍提到:「參加扯鈴隊讓我變得很堅強、很有信心。」另一名學生蘇鴻美說:「常常會碰到不會的動作,我會一直練一直練,直到練成功。」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們常常被拋起的扯鈴弄傷身體,但從中獲得的成就感,讓他們不畏辛勞繼續勇往直前。
非正式運動項目 籌措營運經費大不易
吳麗秋表示,由於扯鈴運動非一般正式運動項目,能申請的政府補助項目少、金額也不高,而社團開銷大、耗材多,一副碳纖維棍就要價五百元、一顆專業扯鈴要價五百至千元不等。許多指導老師也是義務性指導,無鐘點費,而社團各項開銷包括出國比賽的機票、住宿等等費用,只能依靠指導老師向各不同單位申請或是應邀到各大場合表演所獲得的表演費,勉強支撐社團正常營運。
傳承傳統文化 開闊學生眼界
吳麗秋表示,期盼社團能讓傳統技藝傳承下去,讓弱勢學生藉由國際比賽或表演的經驗,拓展視野。同時也成功的推展台灣傳統民俗藝術,作為成功的軟性國民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