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愔晴、林欣慧/台北報導
現代社會普遍倡導運動觀念,而近年空汙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但在被 PM2.5 籠罩的天空下,戶外運動卻不再健康。
高雄市教育局 2 月舉辦的國際馬拉松備受外界抨擊,環保團體指出,比賽當天是高雄空汙最嚴重的季節,比賽前一晚更施放長達 20 分鐘的煙火,但高雄市教育局卻堅持舉辦活動,讓環團直批是把參賽的跑者當作人體空氣清淨機,導致參賽者慢性自殺。 4 月 7 日世界衛生日,聯合國環境署更是提出警告,說明空氣汙染已經成為人類健康所面臨的最大風險,全球每年有近 650 萬人因空汙影響導致死亡。
而台灣現行的空氣汙染防制法中提到,當空氣品質嚴重惡化,必要時,各級主管機關得發布警告,並禁止或限制交通工具之使用、公司場所空氣汙染物之排放機關、學校之活動。然而針對路跑等運動賽事和民間自發性的戶外集眾活動,空汙法卻無法可管。輔仁大學公共衛生系副教授劉希平本身也是路跑的愛好者,他說明,跑步運動對心肺功能很好,自己也經由長年的運動習慣擺脫以往肥胖及高血壓問題,但空氣品質要好,才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於像是路跑等大型戶外運動賽事,他建議盡量避免舉辦在空汙問題較嚴重的季節和地點,例如中南部 10 月到隔年 2 月是空汙最盛行的時間,就不適合進行路跑。
劉希平也針對空汙如何危害人體進行解釋,說明當空氣中的粒狀物進入氣管,一般人體會以咳嗽、打噴嚏進行逆向的噴出,但一旦粒狀物進入肺,肺部並沒有辦法直接清除,只能依靠菌絲細胞包覆再進行溶解,然而當粒狀物過多而無法完全溶解,則會在肺部形成顆粒狀的堆積,進而形成致癌細胞。但他也表示,運動的效能還是大於空汙對人體的危害,先培養運動習慣以養成健康的身體,才能降低空汙對自己的影響。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副教授趙馨提到,空汙中的危害因子會導致人體出現急性或慢行疾病的發生,甚至造成病況加劇和死亡。然而 PM2.5 其實一直都存在空氣中,但研究發現當濃度過高將會提高死亡率,而世界衛生組織也認定 PM2.5 為一級致癌因子。
近期更有研究指出除了呼吸道疾病,空汙也影響到神經系統、糖尿病,對身體的危害不容忽視。她進一步說明,根據環保署的統計資料指出台灣不良空氣品質比率已逐年下降,也發現民眾更開始自發性的利用新聞媒體或環保署網站注意當天的空氣品質,台灣社會普遍都已經對空汙有危機意識。
而趙馨建議都市居民盡量避免在上下班車潮壅塞,及空氣品質指標 AQI 達不良等級時在戶外活動,必要時地點可以選擇室內或公園,時間則可以選擇清晨時再進行運動。日常飲食盡量多補充綠色蔬菜及水果,並配合正常的作息以抵抗空汙的危害。
空氣品質指數AQI (英語:Air Quality Index, AQI )是定量描述空氣品質狀況的非線性無量綱指數。其數值越大、級別和類別越高、表徵顏色越深,說明空氣汙染狀況越嚴重,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除了在生活中要避免空汙對身體造成危害,降低汙染物的產生才是治本之道。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蔡佩芸指出,要改善空汙問題,必須從能源轉型做起。她認為,部分傳統產業及都市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都是造成空汙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從根本解決,勢必得進行產業轉型和再生能源的推廣,但台灣多數重要產業如半導體、石化和鋼鐵業,都是高耗能、高污染,卻也是支撐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
而基層民生產業所造成的汙染,如貨汽機車、老舊家電所造成的碳排放也是流動空汙的重點因素。因此解決空汙一定會影響台灣整體的社會經濟及民生。
針對台灣空汙問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自民國 64 年制定「空氣汙染防制法」,針對固定汙染源及移動汙染源進行空汙費的徵收,訂定汙染物排放的標準,並於去年提出「清淨空氣行動計畫」進行進一步的各部會及各級主管機關分工,帶動全民共同維護空氣的行動。
行政院於本月 13 日提出「空氣汙染防制策略」,計畫共 14 項措施,涵蓋電力設施管制、淘汰一二期柴油車、二行程機車等。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 17 日在立院衛環會答詢說,除將把一直沒納入徵收的 PM2.5 列為空汙費徵收項目,也將把油品附加空汙費的費率提高。
然而各項改善空汙的政策,往往牽涉到許多產業成本及民生經濟,政府要如何維護社會經濟穩定的同時,祭出並執行改善空氣環境的政策,勢必得先訂定問題的順序緩急,才能一步步解決如今面臨的兩難。然而民眾除了關心自身健康,也應降低生活中的能源浪費,減少碳排放,以共同維護良好的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