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廢棄物的光芒 將之拼湊賦予新生

記者 程怡靜、貝薈涵/採訪報導

在現今這個不斷追求新事物的時代中,人們不停地消費和丟棄,而那些被淘汰的物品成為為數可觀的垃圾,為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龐大的負擔。藉由巧手再生的藝術,我們將賦予這些廢棄物新的價值,以此減少資源的浪費。

還沒走進再生藝術工坊前,就看到一個大型的藝術品出現在眼前。這是藝術家陳淑強的創作,它的影子隨著陽光不同角度的照射,會呈現不一樣的影子,提供給人們豐富的想像空間。攝影/貝薈涵

拾起再生材料 享受手作樂趣

走進再生藝術工坊,一群小學生圍著模型軌道,聚精會神地聽著工作人員講解如何製作無動力小車。而在聽完令人躍躍欲試的導覽後,他們開始蒐集想要的再生媒材,繪製自己心中玩具車的藍圖,動手拼湊屬於自己的小車。這樣帶著童趣的場景很常在再生藝術工坊出現,不僅限於小孩,大人以及長護中心的長者都可以在這裡享受手作的成就感,同時重溫兒時的樂趣。

製作車體的材料是被廢棄的木頭。除了主辦單位預備的基本材料外,學生還可以到旁邊的櫃子裡,蒐集他們喜歡的小物品,來裝飾他們的創作。攝影/貝薈涵

什麼是再生材料?在一般人的想法裡可能是廢紙、碎玻璃、或寶特瓶等,但再生藝術工坊教育組長陳之軒認為,再生材料其實是沒有界限的。她舉例,在工坊裡的再生材料是源自於工廠,在製造業的倉庫裡,有很多的剩餘品、瑕疵品,像是剪裁剩下的布邊等,都是被閒置的廢棄物,而這些物品來到再生藝術工坊後,便能搖身一變成為人們創意發想的材料。

製造業不要的布邊,到再生藝術工坊,就成為了再生材料。許多婦女喜歡把它們拼貼在一塊,製作成實用的包包。攝影/貝薈涵

強化土地教育  CIY 釋放無限想像

透過工作坊活動的潛移默化,孩童逐漸了解環保的重要性。「當你撿到東西的時候,如果你能利用想像力將它改變的話,就可以把它做成很多有趣的玩意兒。」萬芳國小學生張暄翊表示,在工作坊中學習到珍惜資源的作法並從中獲得許多樂趣,他說若把這樣的觀念落實到生活中,就能看見其實有一些材料是可以重複被使用的,如此一來便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原來我們平常所丟棄的東西,都能在這邊獲得重生,而且是一個很有趣的重生。」萬芳國小學生家長塗思真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有所體悟。

「我們這邊是 CIY ,就是 Create It Yourself 。在這個過程中帶給大家一個天馬行空的創作空間,因為它沒有一個定性的格式,是真真正正讓大家可以自由地發揮想像力並快樂的創作。」再生藝術工坊教育組長陳之軒說明,除了土地的教育,對於美學的創造力是推廣再生藝術的另一個主軸。除了民眾可以在當中探索他們所想像的世界外,這裡更是藝術家的銀行,藝術家們在材料蒐集區裡找到他們所需的材料,並賦予它們新的價值與意義。懸掛在工坊門外的藝術品,是藝術家陳淑強使用油漆桶、沙拉油桶、鐵網、廢棄木頭等再生材料創作而成的。外形像太空梭的藝術品,在不同角度的陽光映照下,會形塑成不同形狀的影子,為人們帶來一個想像的空間。

廢棄的燈泡以及螺絲釘子對一般人來說是失去其價值的廢棄物,但藝術家卻使用這些人們眼中的垃圾,製造成獨特有趣的物體。攝影/貝薈涵

從 Recycle Upcycle 賦予物質新功能

Recycle ,是把還可以重複使用的廢棄物,像是紙類或塑料,製成更低階的商品。 Upcycle 則是蒐集這些物品去創造更大價值的東西。物品的形體或許不會改變,但它們卻有一個新的功能,無論是實用上的價值或是成為一個富有創意的藝術作品。談及物品與人的關係,再生藝術工坊教育組長陳之軒提到,過剩的物質是否能變成循環經濟的一環,抑或遭遇被拋棄的命運,關鍵在於人們是否重視廢物利用,把物品看成是待拼湊的材料,而不僅僅只是斑駁的廢棄物。

維護環境,不只是製造業或政府單位的責任,也是每個社會大眾應該為此付出努力並實踐的項目。若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實生活中藏了許多的「寶物」。即使是最平凡的物品,只要加上一點想像力,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架上供人欣賞的藝術品。下一次,當你走到垃圾桶旁時,不妨想想手上的物品還有什麼價值?廢棄物,不該只有如此。

藝術家利用再生材料創作的藝術品。往日的廢棄物,如今能夠擺放在架子上,吸引人來觀賞。攝影/貝薈涵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