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冠勳、汪薪/台北報導
近年來運動風盛行,正確與適度的運動可以讓身心健康,但若使用錯的方式運動,則會造成運動傷害,短時間可能只是肌肉酸痛,長時間下則會造成身體永久性的傷害。
運動傷害中,就屬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各個運動中都需要使用腳來做移動及支撐,所以不良的運動方式或是錯誤的站姿都會使雙腳承受過大的壓力,症狀輕微者則是造成腳跟骨的內側會有輕微的腫脹,嚴重一點則在早上起床後第一腳踩下床就會覺得腳後跟一陣刺痛。
籃球運動員楊效天表示,自己也長期被運動傷害困擾著,足底筋膜炎就是其中之一,在長期高強度且激烈運動後,時常會覺得腳底有些微的疼痛,但自覺不是太嚴重所以沒有就醫,從此足底筋膜炎的困擾便一直在生活中揮之不去。
中醫師鄭勝健指出,一般醫生常在病人面前說道的「足跟痛」、「腳底長骨刺」或是「腳底筋發炎」,其實就是「足底筋膜炎」的不同說法。足底筋膜炎會發生的原因通常是退化,而長時間運動、慢跑、穿著違反人體力學的鞋子……等,都會導致已經退化的韌帶、肌腱不斷耗損、鬆弛,最後就只剩足底筋膜來支撐身體重量。臨床觀察足底筋膜炎病患,常見足弓塌陷、變形,主要是因為脛後肌腱失去支撐功能,形成內轉足(或稱內旋足),結構塌陷造成足底筋膜的進一步牽引與拉扯。
由中醫的觀點,足底筋膜炎除因外力或不良姿勢所引起,仍需注意「肝腎不足」及腰骻骨結構的問題。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年高體衰及肝腎虛損造成筋骨退化、氣血虛衰,導致運動功能下降,因此足底筋膜炎與「腎氣不足、肝腎虧損」有關,筋骨失去濡養則易作拘攣緊繃,導致足底筋膜張力增加,易作疼痛。因此除了充份休息之外,也可使用針灸或物理治療獲得改善。
物理治療包括三種,第一種則是前腳掌踩在階梯上,透過腳尖上下施力造成腳後方肌肉及筋膜拉扯,持續約12秒左右,重複10次,每天數次,這樣可以舒緩筋膜緊繃,增加筋膜彈性。第二種則是透過腳底滾圓著木棒,藉此舒緩腳底筋膜。第三種是柔按手臂上的手三里穴道,其餘透過身體四肢的甩動,幫助身體的肌肉筋膜舒張。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讓患者遠離腳底筋膜炎的困擾。
運動固然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動,但是要怎麼讓運動可以幫助身體健康,而不是造成運動傷害,正確的運動方式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在運動前做足充分的熱身,運動後收操拉筋這些都能降低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也是現今大眾必須熟知的基本常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