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黎萱、劉建佑╱文山報導
家暴如迴盪的夢靨,也是場讓人難以跨越的泥淖。勵馨基金會為保護受暴婦女成立了愛馨商店,而其中的甜心工坊更成為讓婦女重回社會的良好媒介。
透過手做美味的餅乾,讓她們在練習烘焙的過程中找回對自己的信心,並幫助她們遠離恐懼和貧困。不只分享好吃的小甜點,也讓民眾吃在口裡、甜在心裡。
傳統觀念綁架女性 小額捐款創造大愛
台灣長久以來的社會文化主張「男主外、女主內」,許多想要打破傳統的女性,透過多種方法替自己發聲。過去社會期待女性必須一肩擔起照顧長輩、丈夫、子女等家庭生活大小事,讓丈夫無後顧之憂,才得以專心打拼事業。上一輩女性的自我價值,幾乎建立在照顧家庭成員當中,卻忘記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其實,家中少有人關注女性的需求及處境。而「多陪一里路」計畫,透過民眾小小的捐款,讓受暴婦女脫離暴力與不平等待遇,能過著受尊重、有尊嚴的生活。
替婦女發聲 勵馨基金會守護妳的安全
根據內政部統計, 2016 年上半年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高達 3 萬 5777 人,還有更多人身處於暴力環境當中卻噤聲不言。受暴婦女可能因為歷歷在目的陰影,而無法在社會正常工作,甚至因為回想到當初的暴力畫面而感到怵目驚心。對此,勵馨基金會不僅提供短期庇護服務,保護人身安全,並提供安置服務和經濟支持,還成立甜心工坊,讓婦女們可以透過製作餅乾建立自信心、找回成就感,並學習如何和身邊的人相處。
東區甜點店熟悉的身影 原來是「她」
勵馨基金會資源發展處處長王怡雯表示,這個甜心工坊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要讓她們成為巧克力達人,而是在製作的過程中逐漸找回自己、找回對生活的熱愛。回想走過的路,王怡雯提及曾經有一位在甜心工坊的甜心阿姨,因為在製作甜點的過程中培養出對烘焙的興趣,在離開甜心工坊後,發現自己對於做蛋糕、餅乾的天分,於是決定轉戰東區甜點店擔任餅乾師傅。王怡雯又提及,這樣的發展無論是對勵馨基金會也好,對甜心阿姨本身也好,都是一個非常具有正向力的指標。
善的循環 讓她們緊緊相依
勵馨基金會資源發展處的資深企劃專員蔡佩玲則提到了「善的循環」。原本在甜心工坊工作的甜心阿姨,離開基金會後,展開全新的生活。在忙碌之餘,她們也會回到甜心工坊,分享社會工作的心得感想,給仍在基金會的朋友們加油打氣。儘管為這些受暴婦女花上許多時間,王怡雯表示如果能夠陪他們多走一里路,再辛苦都值得。守護一個笑容、一個希望,讓對身邊人的愛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