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捏麵 開創逐格動畫新境界

記者 邵永輝、易俐廷/新北報導

 

 

從捏麵人工藝,到現代逐格動畫的製作,導演黃勻弦和動畫師唐治中,用自己的雙手,製作出許多獨樹一格的人偶,透過一張張逐格拍攝,賦予角色新生命,在日漸式微的動畫產業中,開闢一條嶄新道路。

DSC_4018 (1)
用自己的雙手從製作道具到調動作,都是逐格動畫的樂趣所在。攝影╱邵永輝

耗時又費工 逐格動畫慢工出細活

「逐格動畫」有別於一般動畫,沒有高超的技術、絢麗的特效,而是採用最傳統製作動畫的方法,將人偶的每一個動作,大至跳舞,小至眨眼,在經過動畫師的巧手擺弄後,拍攝照片,並將一張張的照片連續播放製作成動畫。

DSC_4068
平常創作及拍攝作品時,往往在工作室內的攝影棚待上一整天。攝影╱邵永輝

動畫師唐治中表示製作過程相當費時,曾經為了錄製短短十幾秒蠟燭閃爍的畫面而花上十幾個小時,但每當成功克服新的嘗試時,所得到的成就感,又促使他迎接下一次嶄新的挑戰。

DSC_4021
《巴特》導演黃勻弦,擁有十幾年製作公仔的經歷,因緣際會下接觸偶動畫。攝影╱邵永輝

承襲父親捏麵工藝 擺攤經驗成養分

談起接觸人偶的緣分,父親以捏麵人工藝持家的導演黃勻弦,兒時便開始跟在父親身邊學習捏麵技巧。民國 93 年,適逢創意市集興起,應哥哥邀約將製作公仔拿去販賣,從此踏上偶動畫之路。

十幾年在創意市集的擺攤經驗對黃勻弦來說獲益良多,並表示擺攤像是做了多年的市場調查,因為創意市集是個公開的場合,能夠透過與客戶當面互動的過程中得知市場趨勢,但同時也可能遭受批評,不過正因如此,練就了現今百折不撓的性格。

DSC_4029
每一個人偶及道具都是經由黃勻弦精心雕琢的結晶。攝影╱邵永輝

創新逐格動畫 挑戰自我能力極限

源源不絕的創意與堅定不移的執行力,是黃勻弦與唐治中的個人特質,也是他們的品牌特色。曾入圍金馬獎創作短片的作品《巴特》,在角色對話設計上,以國台語變換的方式,呼應《巴特》傳達階層懸殊的現象,別具巧思,除此之外,還特地邀請曾為兩津勘吉配音的林協忠,用聲音詮釋劇中台語的角色,為一大亮點。

而歌舞劇則是很多動畫人一直以來很想嘗試的東西,但因為實行的技術層面較為困難,因此大多數人只能空想,缺乏執行力。不怕失敗的他們,決定在《巴特》中加入歌舞劇片段,黃勻弦表示歌舞劇最重要的部分在於整體氣氛的營造,需要掌握人偶間的律動感及燈光的轉換,首次嘗試儘管未達盡善盡美,但這些經驗著實是未來創作的養分。

「做動畫的沒有敵人,因為現在連團結都來不及。」—黃勻弦

 

環境難發展 動畫產業創新未來

現階段因為市場小,資源不足,偶動畫仍然尚未構成產業鏈,對此黃勻弦表示,台灣要有台灣做事情的方法,而非一昧效法其他國家,並不停挑戰門檻較高的作品,希望創造屬於台灣獨樹一格的特色。

黃勻弦也認為,捏麵人與偶動畫在台灣日漸式微的主因,出於前輩們往往因各式阻礙,無論是心理上私藏的觀念或生理上體能老化的限制,而不能在技能純熟時將畢生學藝傳承給下一代,認知事實的她,現今主要心力除了創作還不忘傳承,希望能將自己畢生熱愛的事物,交予同樣懷抱理想的後輩們,共同延續逐格動畫的精彩篇章。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