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怡文、陳家柔、李謙慧、林捷倫、張小滿/台北報導
以反收賄及逃漏稅為由,印度總理莫迪於11月8日突然宣布廢除國內流通量最大的500盧比及1000盧比,引起民間經濟一片混亂。除了印度,世界各國也開始思考無現金消費的生活模式。
瞄準黑金下刀 印度大鈔作廢
莫迪在11月8日全國演講上,無預警宣布500盧比及1000盧比鈔票將在72小時內作廢並回收,並從11月10日改發500盧比及2000盧比的新款鈔票。民眾只能把鈔票存入銀行,或選擇短時間內換成新鈔,而富人們手上許多來不及兌換的囤積黑錢,不是成了河面上漂浮的廢紙,就是帶到杳無人煙的地方點火焚燒。
印度央行公布的數據指出,市面上流通的500盧比及1000盧比總額共計14兆,佔所有留通貨幣值的86%。莫迪的閃電出擊,讓平時大把收受賄賂及逃漏稅的不法人士措手不及,一時間國內出現各種各樣的洗錢手段,從人頭開戶到購買黃金,甚至還有人購買兩年後水果錢,就是為了趕緊將手頭黑錢脫手。
「面額最大的紙鈔通常都成為富人洗錢的工具,但對於一般百姓來講,卻用處不大。」中央銀行行務委員兼東吳大學經濟所兼任副教授李榮謙表示。
打擊黑金效果有限 偽鈔防堵才是真正目的
儘管廢鈔行動短期成效顯著,但印度這次換鈔行動對於國內黑金的打擊卻是有限的。李榮謙進一步說明,印度並沒有完全廢除大面額紙鈔,而是用新的500盧比及2000盧比紙鈔替代,將來買囤錢及非法交易的行為仍然會出現,再加上換鈔有時間限制,印度政府這次行動的真正目的,應該是為打擊市面上的偽鈔。
印度政府宣稱廢鈔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打擊偽鈔。由於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組織,長年複製印度大面額鈔票,不但擾亂印度國內經濟,更成了組織的資金來源。然而,外界人士無法透過舊鈔分辨假鈔,導致印度偽鈔問題十分嚴重,據印度政府估計,市面上約有40億盧比的現金是偽鈔。
地下交易並非單一貨幣 防堵效果不明顯
關於廢除大面額鈔票是否能有效阻止印度地下交易,也有許多質疑的空間。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何宗武表示,地下社會除了現金,還會用比特幣或以物易物的方式來達成交易,如果印度政府想藉此減少犯罪率,並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地下交易的防堵很有可能就成了政府跟地下社會的科技戰,而政府通常都不會成為有利的一方。」何宗武說。
目前除了委內瑞拉跟進印度腳步,於2016年12月14日禁止100元玻利瓦紙幣,澳洲也傳出考慮廢除100澳元紙幣;此外,歐盟也於2016年5月宣布將在2018年永久廢除500歐元的紙幣。廢鈔風潮環球延燒。
廢鈔配套措施不完備
中央銀行行務委員李榮謙表示,印度兌鈔對兩種人影響最大,第一是小攤販,由於廢鈔配套措施不足,使得一般老百姓生活大亂,新鈔發放又過於緩慢,加上新鈔問題層出不窮,泡到水裡會變色,大小不符 ATM規格,種種疏失使得許多中小型企業紛紛倒閉。其次是婦女,由於印度社會女性低位低落,加上金融管制嚴格,80%的婦女沒有銀行帳戶,導致婦女無法證明自身財產,只能說是私房錢,而無法兌換。
根據監察貪污腐敗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5年的清廉指數調查,印度在 168個國家裡,與巴西、突尼西亞和尚比亞並列第 76名,中華金融業務研究發展委員會徐千婷秘書長表示,政府突然宣布廢除大額鈔票,就是為了打個措手不及,讓藏有大量黑錢的人無處可逃,對貪汙、沒有報稅等非法經濟是一大打擊。李榮謙認同打擊黑金及偽鈔,但由於舊鈔已廢,新鈔還沒出來,過程過於粗糙且配套措施不健全,再加上複雜政治因素,整體而言得不償失。
李榮謙進一步說明,如果只有換鈔不足以完全阻隔黑金,印度繳稅人口只佔總人口數約 1.6%,政府應先從開票、落實稅捐稽查、以及教育民眾繳稅等觀念進行教育,將地下經濟搬到地上,從基礎下手,才能改善當前情勢。而就長期經濟發展而言,印度新措施是有幫助的,銀行體系外的錢得以存入,並有能力增加放貸,進而活絡整體市場。加上印度近年通膨率降低、匯價穩定,財務已漸漸健全,而廢鈔又將資金導入市場,縮小地下經濟規模,因此看好整體經濟趨勢發展。
挑戰無現金社會 瑞典電子貨幣上路
瑞典也正朝著「無紙鈔化」大步邁進,民眾再也不用擔心出門忘記帶錢包。根據瑞典中央銀行調查表示,自 2009 年起,瑞典使用實物現金(包括硬幣和紙幣)的比率迅速下降,流通量下降 40%。因此,瑞典央行副總裁 Cecilia Skingsley 於 2016年11 月 16 日表示,央行可能推出電子貨幣,成為第一個創立自己的虛擬貨幣的主要央行。
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何宗武表示,電子支付在人們生活上更方便,政府在清算時,減少了很多的交易成本,另外鈔票不需儲存印製,流通貨幣計算也相對容易,央行對貨幣的監理比較輕鬆,可以控管流通的數量。
根據斯德哥爾摩 KTH 皇家理工學院技術研究人員觀察,瑞典是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現金社會。根據瑞典中央銀行的數據顯示,非現金交易的平穩增長,甚至比過去十年多出 10%,達到了92%的高峰,背後增長的主要組成部分的支付工具一直是 Master/Visa 金融卡,自 2005年以來增加了兩倍。
何宗武表示,任何的事物都必須讓社會有接納的過程,不能躁進,西方跟東方文化的生活模式不同,經濟生活雜染了很多的文化概念,改變比較困難。而有些國家對於貨幣的文化意義沒有那麼強烈時,推行一種交易媒介的轉型,比較簡單。行動支付之所以能在瑞典大幅普及,是因爲該國人口密度低,不少鄉村地區人煙稀少,銀行維護分行和 ATM 的成本很高。
行動支付打破傳統 台灣正式上線
Apple Pay 於 2017年3 月 29 正式在台灣上線,行動支付以手機為載具,具備安全、方便、簡易和快速的優點。行動支付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在普及率以及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問題。
台灣的行動支付付款的方式不少,但普及率不高,Knowing app 執行長楊方儒坦言,台灣行動支付落後中國大陸一大截。2016 年中國大陸行動支付交易超過新台幣 57.4 兆元,其中杭州行動支付的普及率為 85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進行「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分析」於 2016 年的研究發現,台灣智慧型手機使用戶中有 19 %的行動支付使用者,較 2014 年成長 4 倍,雖成長速度極快,普及率卻只有10 %。
行動支付普及有難度 未來發展潛力無限
便利商店店員徐子涵坦言,行動支付可以讓結帳更快捷,但轉帳的時間可能會對商家的進貨造成影響。此外,每到不同的地方消費,需要裝不同的支付軟體。而店家認為訓練員工需要成本,且支付過程需要手機網路,沒有網路則無法完成支付,無形之中帶來了不方便。
風險投資專家張華雪認為,行動支付在台灣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普及有難度,但以目前的成長速度而言,依舊十分樂觀。世新大學經濟系老師謝宜倪則認為,行動支付的普及,需要更完備的科技和驗證技術。
但很多的事物的發生都有一體兩面,中央銀行行務委員兼東吳大學經濟所兼任副教授李榮謙表示,民眾知道自己使用電子支付很方便,卻不知道可能有被側錄的風險,民眾往往對資訊了解不全,而引發卡債危機;此外,如果市場基礎設施不完備,也會妨礙電子支付的使用。何宗武表示,電子貨幣也沒有辦法完全仿偽,電子貨幣透過很困難的密碼學去產生的符號,還是不能杜絕金融犯罪,而且會把社會生活的經濟活動,賦予科技專家,社會將變成科技貴族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