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于庭、汪昱伶/文山報導
順興里開辦社會企業 成效受里民肯定
北市文山區順興里因推動「麵舖工坊」等成功社會企業的經驗,再加上對里內長者退休後的生活,以及資源再利用所創立的 83 公益市集等多項設施均規劃完善,獲得許多迴響。
因應社會結構的變化 成立社會企業
早期由順興社區發展協會創立,最為人所知的「麵舖工坊」,不僅幫助社區內就業困難的民眾,也是成功社會企業的一大案例。台北市文山區順興里里長單連城說到,起初有意成立社會企業是為因應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加上經濟不景氣,附近鄉親又有意願參加才創設。
單連城表示,擁有二度就業需求者多是年紀稍長的里民,但礙於面子,二度就業的資訊並非張貼於里鄰公布欄,而是透過平日細心的觀察及關心才知曉。長久下來,越來越多里民會願意主動跨出家門,向他尋求幫助,才發展為今日有聲有色的社會企業。
針對不同需求 找尋最合適工作
二度就業的服務上,單連城表示,從里內 83 公益市集就是社會企業發展的一部分。之所以名為「 83 」,是因市集內攤販老闆年紀都超過 83 歲,期望長輩們因自己成功販賣出去的東西而獲得成就感。 83 市集為單連城與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協議,凡超過九個月的失物無人認領,即放到市集內以義賣方式供民眾認購,所得多用於里內長者共餐。針對不同個案,單連城視不同需求,找尋最合適他們的工作。無論是聽障人士,因負債而必需實領現金的里民,甚至是更生人,都在單連城的鼓勵下成功就業。另外,在社區產業發展方面,他更與社區內早餐店協議,優先聘請有意願二度就業的里民。
「常青學苑」鼓勵長者走出家門 與鄰里互動
單連城說到,當初因母親的原因才創辦「常青學苑」,邀請附近鄰居同樂,逐漸有更多媽媽們投入,發展成今日周一至周五縝密的「常青學苑」課程。每天各有不同的課程規畫,多以簡單的舞蹈與有氧運動為主,除活絡筋骨外,更鼓勵長者走出家門與鄰里有更多的認識與互動。不只有統一花色的班服,每天還更換不同顏色服裝,讓長者更顯年輕、神采奕奕。高齡 76 歲,已經參與「常青學苑」七年的唐蓓薇說,「常青學苑」不只有順興里里民,還包含周圍其他不同鄉里的居民,能跟大家一起跳舞很開心。
積極籌畫它項設施 朝更好生活邁進
順興里因有自主發起的「麵舖工坊」等成功社會企業的案例,加上里內社區規畫與興建上獲獎無數,常有國內外許多參訪團前來觀摩學習。順興里目前正積極籌畫使用里民活動中心頂樓,規畫成空中果菜園,種植瓜類植物,讓里民在紛擾雜沓的都市叢林中,還有一方悠然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