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發條橘子」是一部台灣禁演長達三十年的經典名片,由同名原著小說改編而成,本書描述未來世界以高科技極權統治,內容反烏托邦色彩濃厚,藉以反諷二十世紀後工業社會人際疏離異化的情形,與喬治歐威爾的〈1984〉、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等書並稱。「發條橘子」一詞源自倫敦俚語「像有發條的橘子一樣的古怪」(as queer as clockwork orange),用來形容奇特的事物,因為把有機物和機械相提並論是十分不調和的。就如本書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在書中表示,人被賦予自由意志,可以由此來選擇善惡。只能行善或者只能作惡的人,就成了發條橘子。外表是有機物,具有可愛的色彩和汁液,實際上僅僅是發條玩具,由上帝、魔鬼或無所不能的國家操縱。此書責任編輯鄭立俐認為,電影小說(不管是原著或電影改編)和電影是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藝術,就像是雙胞胎也會有不同的面貌和個性。過去她曾編輯外國電影「大河戀」的原著小說,書中文字非常優美,那種咀嚼文字的享受是電影無法給予的;當然電影也有它的力量,尤其有畫面和電影配樂的輔助,那又是另一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