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對面的福德坑,是全台第一座大型垃圾掩埋場,基於環保訴求,在民國九十二年底,斥資四億六千萬復育為環保公園,但因缺乏管理,美化及再利用的願景大打折扣。
根據園方提供的資料,九十八公頃的福德坑,從民國七十四年底啟用至八十三年六月關場,九年的時間,堆滿著臭氣沖天的垃圾,因此被冠上「垃圾山」的稱號。市府環保局為因應環保訴求,進行場址復育,歷時四年打造,總工程金額約四億六千萬元,包括人行步道、登山步道及自行車道的建設,兼具了環保、遊憩、教育等多樣化的「環保公園」。然而遼闊的公園在假日顯得冷冷清清,只有少數居民前來活動。
北市環保局山豬窟衛生掩埋場張姓幫工程師表示,公園內的滑草場坡度適中,常見遙控飛機玩家來此訓練,但其它資源常閒置,實在浪費。對於如何提高這些空地使用率,他指出,由北市原住民委員會每年編列一筆預算所建置的表演場地,及北市都市發展局委託體育協會設置射箭場、遊樂區,都會開放給民眾使用。
張姓幫工程師指出,園區面積達三十七公頃,但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因此許多死角不被關切,例如公園水池四周孩童安全堪慮;園內不時有竊取鏈條的歹徒出沒;更嚴重的是,園區設有管線回收沼氣,作為發電廠使用,一旦發生火災就可能引發氣爆,這些都需要相關單位增派援手才有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