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區的白天喧鬧鼎沸,但夜晚從貓空俯視台北市的夜景,燦爛而靜謐台灣山水客研究工作室召集人吳智慶認為,如何讓文山區動起來,應將文史﹑環保與生態做一結合,建立社區文化館,將特有歷史紀錄下來,營造特色,善用區內生態資源,相信文山區的「動」,將比台北市其他十一個行政區更增添特殊魅力。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於二十三日,在區公所舉辦「台北山水e起來」研討會,針對文山區悠久背景,及豐富的山水資源,邀請專業人士與民眾一同探討。會中,還將民眾所關心的景美溪整治問題,由負責的養工處大隊長陳世浩,講解目前整治進度,與未來規畫。文山區山水景觀豐富,在台北市推行找尋百年老樹調查活動中,排名第二,目前找到至少百年,可以講故事的有三十幾棵,為數頗豐。吳智慶另外提到,最近木柵路四段山上,有民眾發現溫泉湧現,為一大收穫,區內靠茶帶動觀光業興盛,若能將溫泉與茶結合,勢必將吸引更多人潮前往,不過,目前僅發現到一小部分,還在調查中。對於興建社區文化館此一方案,區長葉金福表示,希望關心的民眾,在尚未成立前,多方協助文史資料的蒐集,成立後,將成為區內文獻彙集的中心會所。葉金福希望,未來文山區在不同季節裡,舉辦類似嘉年華會的活動,發展地方特色;但目前有先後緩急的工作等待完成,對於這項目標,將借重地方人士的特長來發展。另外,針對民眾所關心景美溪整治與規畫問題,養工處大隊長陳世浩表示,世新大學對面河道淤積嚴重,寶橋橋段寬六十七公尺,是最窄部分,也是瓶頸所在。因為河面縮減,使河川無法負荷過大的溪水量,大雨來臨時,常有溪水暴漲的情況發生,且易造成泥沙淤積;但寶橋兩岸堤防早已做好,無法進行拓寬,對於這一問題,養工處將再研討。萬福到萬壽橋河段,因為腹地最大,爭議也最大,目前尚未進行整治工程,仍在規畫中,且依當地居民要求,分別於八十二、八十四與八十七年提出規畫案,並做修正。許多民眾反映,為何不以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為範例,在景美溪沿岸興建親水公園。陳世浩指出,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的使用都是在堤內,但在台北市,堤內都是住宅,無法興建。他表示,整治問題將以加高與疏浚並重為主軸,但景美溪橫跨台北兩縣市,雙方必須先達成妥協,擁有共同認知,部分地區的工程才可開始進行。目前的應急策略,僅能先加高堤防,但現有堤防加高一點三公尺,受不受得了水壓力,還需考慮堤防結構安全性,此外,經費恐需一億一千多萬,向政府提撥困難。會中有民眾詢問,可否在加高堤防上種植爬藤,以達綠美化的效果。陳世浩表示,種植爬藤,需有專人定期照顧,否則爬藤容易枯死;若開放認養,因無利可圖,企業機構往往興致缺缺,所以目前只有在青年公園種植,並有專人照顧。在文山社區大學任教的林老師提出,政府內部單位需先進行溝通與協調,達成共識;所謂治水必先治山,堤防不可僅是加高,應採納生態工法,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整治,並進行溼地保護,考慮買下部分土地,不是單方面採用土法煉鋼的方法,而未達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