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周,位於文山區安康社區旁的「常春藤工作坊」,特地外聘專業老師指導,利用寶特瓶裡面裝綠豆,隨著不同的音樂節奏也能敲打出美妙的音符。這是一個提供精神障礙者職前訓練的工作團隊,從民國七十六年至今,已經有十八年歷史。「常春藤工作坊」是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下的一個組織,現有學員二十一人,經由各精神醫療院所轉介,周一到周五每日工作五個小時三十分,在輔導員的輔佐下,希望提升他們的自身價值,進一步轉介到正式的工作場所。輔導員陳怡君表示,這裡是他們重返工作的第一站,訓練一段時間後,只要累積到一定的分數,就可以轉到更好的地方工作。由於他們所訓練的對象是精神障礙者,因此,要格外小心學員們的心理狀況,除了要定時提醒他們吃藥之外,也必須常常聊天互動,了解身體狀況、家庭背景等。目前,雖然沒有什麼失控的事件發生,不過,只要一發現有學員發作,就會立刻送醫處理。工作坊的工作內容,多屬手工類型,像是一些簡單的文具分類與包裝,因為每位學員工作效率有所差別,因此採生產線的方式,一人負責一部分,以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因為一個人而延誤工作進度。不過,大部分的學員都抱持著消極的心態,陳怡君說,訓練他們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到外面工作,但是他們自己會抗拒,覺得在這裡工作就好。因此,工作坊以後會採取輸送帶的方式,適時的給學員們壓力,提升工作意願與速度。工作坊每周都會開一次討論會,讓每一位學員輪流分享這一個禮拜的工作心得,有時大家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不然就是發表相同內容的談話,面對此一現象,陳怡君也想出解決之道,她表示,以後將採取主題討論的方式進行,多鼓勵學員發言,讓整個工作團隊更有向心力。脫下沉重的工作壓力後,學員們依個性而定,有不同的休閒活動,有些學員因為排拒與外界對話,下了班就會回家休息;但是也有一些學員相當活潑好動,會集結在一起,一同外出,不過活動範圍不大。陳怡君表示,有許多學員是因為與家人在相處上出了問題,所以被送至隔壁的安康社區居住,不過學員彼此互動很頻繁,絲毫不受影響。陳怡君擔任輔導員的時間還不到一年,不過學員都很喜歡她,會與她分享內心世界的故事,她也相當喜歡這份工作,她說,雖然要去接觸社會較為弱勢的階層,需要很大的熱情,但是她每一天聽學員從口裡說出許多有趣的話,她也覺得工作起來相當開心,但如何讓學員有穩定的發展及工作機會,這是她目前最傷腦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