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你忘了我 怎麼辦? – 2139期

「感同身受且細心呵護,是照顧失智症患者的不二法門。」呂媽媽照顧患有失智症的婆婆長達20多年,因失智症患者不能受太大刺激,以免惡化,儘管承受許多心理壓力,她始終堅持陪伴在婆婆身邊。

呂媽媽的婆婆今年93歲,從民國76年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後,雖然已聘請看護照顧,但呂媽媽仍無法放心,便開始在婆婆房間打地鋪,而這一睡就是20多年。最初發現婆婆的手會無故發抖,開始忘記生活瑣事,如洗手後忘記關掉水,婆婆事後發現水龍頭未關,還會責罵家人為何不關,將先前的事忘得一乾二淨;或者放洗澡水會忘記冷熱水的區別,放太多熱水等。呂媽媽說,雖然許多生活中的小細節看似無關緊要,但若沒有人在一旁注意失智症患者,可能釀成危機。

呂媽媽說,照顧失智症患者別無他法,感同深受、細心呵護,以及善意謊言,是照顧者須銘記在心的三大要點。當患者生病了,要假裝病得比他更嚴重,不要讓患者感到自己年齡大了一無是處;當患者做錯事,不要責罵他,而是以善意的謊言來安慰患者;還有事先幫患者把需求備妥,避免讓患者自己做而發生危險,例如幫他放好洗澡水以免讓患者燙傷。

新店公共托老中心主任黃秋華表示,許多家庭在分擔照護責任時難免會有衝突,加上失智症患者有時會和其他親屬抱怨照顧者的不是,可能造成家人間的誤會,因此照護者的壓力其實是比患者還要大。呂媽媽提到,婆婆有時會忘記自己已吃過飯,要求吃飯不成,就會轉向其他人抱怨,說媳婦不給她飯吃,導致家人間的誤解。她說,犧牲奉獻及全心照顧患者,卻面臨家人和婆婆的質疑,有時確實令人沮喪。但照護者須體認這是失智症的病症之一,照護者必須釋懷,不要用恨意懲罰自己。

提及政府所提供的幫助,呂媽媽認為政府對於照護實務經驗的宣導相當不足,醫院所發的衛教文宣顯得空泛,無法幫助照護者了解實際狀況。她說,照顧者必須全心照顧患者,可能無法工作導致家中減少一份收入,聘請看護又是一筆額外的花費;若是無法負擔看護費用者,便可能會選擇將患者送進安養院,而安養院又因人力與患者人數不對等,照護品質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