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期間上映的國產賀歲片,在台北票房不及一部西洋片。知名導演葉天倫在臉書表示,這是對台灣國片與社會文化的重大警示。但知名片廠董事長林添貴卻認為這是電影市場的正常現象,無須過度放大。
學者感嘆 國片原地踏步
綜觀美國好萊塢、南韓電影產業,學者認為今年本土賀歲片票房陷入僵局,必須逆轉困境。
世新大學廣電系主任葉基固認為,台灣電影市場長期受到美國好萊塢的薰陶,觀眾對美學的品味和電影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當美國好萊塢的科技水平已有,台灣製作水準卻原地踏步,國片的未來令人擔憂。
面對外界對於今年本土賀歲片的檢討聲浪,葉基固則以韓國電影業的成功為案例說明。韓國受強烈民族自尊心影響,政府立法保障國片播映比例須達六成,對振興國片有明顯助益,目前韓國電影在亞洲國家中,水準可謂數一數二,作品類型百花齊放,包含動作、警匪、親情倫理片等,皆製作得相當精緻。
葉基固提到,韓國電影之所以成功,除了受到映演比例政策的影響外,當年韓國總統盧泰愚決定由國家培植。並且重點發展電影產業。對於電影業,韓國政府並非空有口號,而是投入鉅額資金吸引海外電影工作者回國、加入韓國電影製作行列。因此葉基固認為,韓國電影產業培植的成果,可作為台灣學習的模範。
題材老套 票房遭滑鐵盧
今年,台灣賀歲片票房低迷,導演葉天倫認為,台灣電影除了需要自我檢討外,政府單位也需提出更完善且積極的政策,共同維護台灣國片環境。
談到今年三部國產賀歲片的台北票房加起來,仍不及一部好萊塢電影的三分之一,葉天倫認為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他分析,首先以排片量而言,世界貿易組織(WTO)全面開放好萊塢產業到台灣的戲院後,面對好萊塢及中國龐大的排片量,相對之下,台灣資源十分缺乏。他說:「我並不是針對網友、觀眾,而是對整個業界提出警告。」他強調,「我們必須共同告訴公部門此問題的嚴重性,否則又將回到『海角七號』前的慘況。」
事實上,葉天倫二年前就大膽預測,「五年之內賀歲冠軍不再是台灣國片。」他表示,「惡棍英雄:死侍」是今年春節強檔片,片商顯然了解到賀歲片檔期是一個很能掌握票房的時機,而今年台灣賀歲片雖然更為精緻,但再次使用類似的題材時,觀眾並不一定買單。
他認為,台灣的電影產業需檢討如何有更好的發想、卡司及行銷宣傳,並繼續追求進步,才能有所突破。同時,他也指出,養成觀眾對國片的熱度相當重要,「電影不是品味競賽,好壞與否票房自然會評斷,台灣的電影作品必須是接力賽。」
面對擁有自由市場經濟及全面開放的好萊塢電影產業,葉天倫說,假如國片不關心大環境結構的變動,將無法與好萊塢競爭,整體產業結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這是一個趨勢,如果我們沒有一仗一仗的打好,沒有讓觀眾繼續留在這裡,那接下來要打仗的人非常辛苦。」他表示,除了內部檢討,也希望文化部能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並盼能與政府官員對話,讓政府知道電影產業面臨的困境。
說故事!才能打出漂亮的一仗
學者認為電影的劇情應以故事情節鼓勵人心、引發共鳴,才能吸引民眾走入戲院欣賞電影。
葉基固認為,就創作面而言,香港賀歲片早期以劇情歡樂、大團圓的家庭倫理片為主調,例如1992年的電影「家有囍事」。同時他也提到,並無特定題材或類型的賀歲片才適合春節時段,應考慮到過年時節,有更多家庭會走入戲院觀賞電影,因此適合一家大小觀賞的普遍級,較能從中賺取最大的市場票房;他舉例,相較於「大尾鱸鰻2」劇情充斥許多腥羶色及不文雅字眼,同期上檔的好萊塢動畫片「動物方城市」便成為許多家長的賀歲電影首選。要說服觀眾走進電影院,不能一味要求台灣觀眾愛國片;就電影本身來說,台灣商業片、賀歲片普遍都有「不會講故事」的缺點,且欠缺優秀的編劇。要讓民眾支持本土賀歲片,屏除台灣追趕不上他國在動畫特效、科技方面的優勢,電影製作者可以用心鑽研劇本、培養一流編劇,藉由台灣比較細膩的人文風貌,展現大眾共有的經驗與記憶。他舉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便是以學生時代真摯而青澀的感情,喚醒原初的感動。
世新大學廣電系廣播組學生謝佩妤也認同題材與劇情的重要性,「如果你喜歡劇情片,技術方面就顯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好不好看、能否引起人跟人之間的話題。」
此外,葉基固坦言,台灣在產製「續集電影」方面沒有太多新意,如此,眼界越發寬廣的觀眾自然不會選擇收看國產賀歲片。「不該是責怪觀眾,而是回頭來檢討。」葉基固說明,包含「哈利波特」、「魔戒」等美國電影,皆為同一類型的公式再複製,同樣的主要演員、選角相同,場面、故事、動作卻都會有無限的擴展,使續集比上一集更精采。
「不能用一個較淺顯易懂、非常粗糙的敘事手法,就叫觀眾認同這部國片的血緣、一定要走入戲院。」葉基固提及,許多人認為「大尾鱸鰻2」、「人生按個讚」是網路笑話的拼貼版,他建議,要繳出漂亮的票房成績單,勢必得滿足大眾觀看電影時的需求,國片必然得挑戰創造層次上的跨越,無論是劇情、技術等各層面,這也是每位電影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難題。
挺不住?片廠老闆有話要說
知名片廠阿榮片廠董事長林添貴卻不以為意,認為市場波動屬正常現象,民國80年代洋片開放,大舉入侵台灣市場後,台灣國片市占率漸漸下滑後一蹶不振,直到民國97年導演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才開始帶起了台灣國片的另一高峰。林添貴指出,近年,國內商業電影與非商業電影的平均年產量達40部,較具代表的國片包括「賽德克巴萊」、「陣頭」、「志氣」、「大尾鱸鰻」等,他否認台灣電影產業正在走下坡。
而針對今年三部國產賀歲片票房失靈,林添貴認為與今年小年夜發生的美濃大地震重創台南事件息息相關。他分析,許多台南市市民因為災害的影響,沒有心情感受過年賀歲片的歡樂氣氛,也連帶影響其周邊縣市的電影票房。
林添貴表示,由於賀歲國片的主要客群較偏重於南部民眾,因此是間接造成今年整體賀歲國片票房失靈的原因之一。他補充,外國電影有特定族群,其內容、類型與國片都不盡相同,因此二者無法做比較,如果單一用票房評估較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