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立誠、張珈瑜/台北報導
每年 10 月 31 日的萬聖節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無非是扮鬼遊行、搗蛋要糖果等趣味的節日,其實對於這個源於西方的文化,在西方的宗教看來可不這麼認為,反倒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西方萬聖節 天主基督皆不慶祝
如現今許多人都會在萬聖節,打扮成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或是動畫中的卡通角色,上街遊行、挨家挨戶玩遊戲,但看似歡樂的萬聖節,在基督或天主教的傳統裡都有著很大的差異。萬聖節其實就是西方的「鬼節」,像東方人一樣,不會有特別的儀式,更別說是慶典遊行等。西方宗教普遍認為 10 月前是屬陽的季節,只要一過了 10 月 31 日後就屬於鬼魂的月份。在歷經文化不斷的傳承、流失後,演變成有部分民族會在 10 月 31 日當天把自己喬裝成鬼怪,以求平安的度過那一天。機靈的商人見到了如此龐大的商機當然不會錯過,於是開始推出一系列的行銷,促使各種信仰、種族的人在這一天盛裝打扮上街遊行、出席派對,也因此演變呈現今的萬聖節,大家的慶祝方式不外乎就是透過大量地消費,不論是裝飾品、服飾或糖果零食等,歡樂的慶祝。
結合生命教育 萬聖節更有意義
不論是基督教還是天主教,對於萬聖節的意義及慶祝方式皆抱持著非常保留的態度,現今萬聖節的由來已無法精準地追朔,目前以不列顛凱爾特人為了安然地度過亡靈的季節,而將自已裝扮為魔鬼或各式各樣的角色以遠離魔鬼的傷害,這個說法最廣為流傳,而在天主教的世界裡, 11 月 1 、 2 日屬於諸聖節及亡靈日,在諸聖節這天,所有天主教徒都會去教堂追思去世的聖人、修女、修士等。天主教聖家堂秘書鐘丁科也提到,萬聖節如果可以融合更多一點的生命教育,教導人們不恐懼死亡,更要把握珍惜人生,而不像現在只注重在表層的意義,這樣的話活動會有更深層的價值。
經過文化不斷地傳承與流失,再加上資本主義的炒作後,萬聖節演變成為一個充滿人情趣味的節慶,為生活也為這哀傷的節日增添了幾分生氣,每個宗教習俗得以長遠流傳,代表它在大家的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然而習俗並無絕對的對與錯,期待這個節日融合更多面向的觀點,走向具有更深意義發展,而不僅侷限於歡樂的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