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店文史館主辦的七張仔導覽活動以碧潭為出發點,帶領民眾走訪並深入瞭解那些漸漸被現代人遺忘的舊有工程與風情文化。
志工老師帶領著學員們認識過去滋養大坪林地區的水利建設,也是灌溉整個大台北地區農地的瑠公圳的前身──大坪林圳的東幹線。大坪林圳曾是開發新店地區農業發展的重大功臣,過去一片大好平原的大坪林,墾民的目標在於墾成水田,水源甚為重要。最早只能以埤池貯存山泉水和雨水灌溉。但隨著農田迅速擴增,灌溉用水不足,為了解決眼前當務之急,郭錫瑠與當地人合作開發了大坪林圳。
民國70年代以後,新店地區發展為商業新都會和高科技重鎮。大坪林除了十四張被劃為農田保護地,保有大片農地菜園仍需引水灌溉外,其他地區已是住宅區、高樓大廈和工業園區,大坪林圳的灌溉功能不再,加上大量人口擁入,民生排放汙劇增,而新店地區缺乏一套完善的汙水排放系統,便將大坪林圳轉變為排放汙的水溝。曾盛極一時,為當地人驕傲的水利工程,終不敵社會日益的變遷,淪為違建房舍的後街或下水溝。
七張仔之旅導覽活動主要帶學員認識過去的新店,了解這幾十年的變化。民眾李茂詮認為這類型的活動都很值得參加,他表示:「如果當地人不去認識當地的文化是件很可惜的事。」另一位民眾吳文心也認為這類文史合一的活動讓人有心繫感,最令她印相深刻的是大坪林圳的沒落,「人水關係就這樣斷了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