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穆斯林30萬人 環境友善待加強

記者 陳敏悅、張寀煊、蔡佳燕/採訪報導

台灣穆斯林人口已超過30萬人,但在台灣的生活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清真寺數量不足,使穆斯林的空間受限;而飲食方面,台灣雖然有清真認證制度,但要找到符合標準的餐廳仍不容易。此外,由於交友管道有限,穆斯林較難尋找合適伴侶。不過近年來,民間團體與政府積極推動穆斯林友善措施,期盼給予穆斯林更安心的生活環境。

穆斯林們在寺內等待禮拜開始。攝影/張寀煊

穆斯林人數眾多 清真空間需求大

根據外交部2025年資料數據顯示,台灣穆斯林外來人口數超過26萬,再加上台灣本土五萬名穆斯林民眾,總計超過30萬人。然而,能讓他們獲得心靈慰藉的清真寺全台僅11間,數量遠遠不夠,更不用說每周五的主麻日,禮拜的人流量多到需要分批進行。就以最大的台北清真寺而言,台北清真寺教長王孟揚舉例,人數最多的時候,蜂擁的人潮會從清真寺門口,排到馬路對岸的大安森林公園,橫跨路口引發安全疑慮。

清真寺對穆斯林來說,不只是單純的宗教空間,更是生活的一部份任何活動,包含婚喪喜慶都是在清真寺進行;對外來的移工們而言,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能與友人們談心,也是一大慰藉。

王孟揚表示,清真寺的地位更像是整個穆斯林社會的家族祠堂,凝聚成員們之間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也提到,希望未來能看到其他清真寺被興建起來,最好是能專門讓移工進行禮拜會更好,許多印尼移工聽不懂中文,他們需要有會說印尼文的教長來教導他們。

台北清真寺主麻日人潮滿溢到清真寺外。攝影/張寀煊

回饋移工照顧生意 印尼夫妻蓋清真寺

2008年,來自印尼的黃麗珊與丈夫黃金來,在移工眾多的大園工業區,開設能讓穆斯林移工們放心食用的清真便當店。黃麗珊手做的家鄉味讓同樣來自印尼的移工們感到溫暖,長期向他們訂購餐點,讓小吃店生意興隆,使得同為穆斯林的夫妻倆決定要回饋移工們。

起初黃金來夫婦,僅在便當店樓上提供場地作為禮拜堂,讓附近的穆斯林們能夠有空間禮拜。沒想到前來禮拜的人數遠超過他們的想像,因此決定在隔壁的空地興建清真寺。移工們得知要蓋清真寺後,發展出的未來便當計畫,讓夫妻倆順利將土地買下建設清真寺。黃金來笑說,很慶幸當時有努力拚一把,加上其他穆斯林們也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才有現在的大園清真寺。

大園清真寺外部照片。攝影/蔡佳燕

工廠排休制度 移工難參加主麻日

黃金來提到,在伊斯蘭教中規定,每個星期五都需要到清真寺進行禮拜,而工廠的移工們在大園清真寺蓋起來之前,若是想進行主麻功課,只能到台北進行。大部分的移工皆是在工廠上班,因此他們難以在主麻日至清真寺做禮拜。

相比之下,職業類別為看護的移工,時間分配自由度較高,主麻日也能夠到清真寺參與。王孟揚提到,現今台灣大部分的雇主對於穆斯林文化都是屬於尊重包容的態度,也有許多看護會在主麻日時,將雇主推至清真寺參加主麻,更有部分雇主會請移工帶伊斯蘭教的宣傳文宣回家,讓他們能夠更了解穆斯林。

標示出五禮的各個時間。攝影/張寀煊

清真飲食規範多 穆斯林餐廳需認證

伊斯蘭文化中,《古蘭經》不僅是穆斯林的心靈指引,更是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在飲食方面,合乎伊斯蘭教規範的食品稱為清真(Halal),反之則為非清真(Haram)。一般大眾對於穆斯林飲食的認識,往往停留在「不吃豬肉」的印象,但實際上,伊斯蘭教對飲食有著許多規定。中國回教協會副理事長馬超彥表示,在伊斯蘭對飲食的基本規範中,嚴格禁止血液以及酒精,而除了豬肉外,狗肉、猛禽和兩棲動物也為不可食用肉類,其餘肉類則必須由穆斯林屠宰師依教法宰殺才可食用。

在屠宰程序上,清真肉品的處理方式亦有嚴格要求。馬超彥表示,清真肉品由穆斯林屠宰師依教法謹慎執行,必須俐落切斷動物的血管並將血放乾淨。另外,清真肉品不可與其他非清真屠宰所宰殺的屠體存放在一起,以避免交叉汙染。

經營清真肉品店已十年的孟海山認為,屠宰師這份工作並不輕鬆。目前店內的肉品均由他親自屠宰,過程中無論是屠宰設備、器具還是肉品皆需保持潔淨,即便肉品僅是沾染到一點血水,也得馬上處理乾淨,嚴格的規範讓他必須時刻繃緊神經,確認每一個步驟都合乎教法,令他壓力相當大。

清真肉品店老闆孟海山正在替客人結帳。 攝影/張寀煊

隨著加工食品的發展,穆斯林在飲食選擇上需要更加小心,檢查是否含有不合教法成分。馬超彥舉例,優格和冰淇淋基本上屬於可食用商品,不過,優格和冰淇淋中常含有明膠,而有些明膠提取自豬隻,屬於穆斯林無法食用之食材。

為了確保食品符合清真標準,讓穆斯林能夠安心飲食,清真驗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目前台灣的清真驗證,主要由中國回教協會與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負責,能夠申請清真驗證的產品並不限於食品,還包括了美妝品、醫材等商品,以及餐廳和旅館。

清真驗證的申請流程相當嚴謹,從商品原料、生產線到成品包裝皆須一一檢視,企業與商家需經過層層關卡。首先,必須提交寫有產品原料成分的申請文件;接著由協會驗證人員實際到生產現場查驗,是否和申請文件內容相符,若經審查會議通過即可簽約並發放證書。不過,發證並非最後一關,廠商還需派員參加產品品質保證教育訓練。為確保廠商持續遵守伊斯蘭規範,協會也會不定期查驗。

然而,儘管台灣在清真驗證方面的發展已日漸成熟,在台穆斯林尋找清真飲食時,仍會面臨挑戰。目前全台經中國回教協會認證的餐廳有141間,主要集中於北部,分布較為不均。許多穆斯林在外找不到符合飲食規範的餐廳,多會選擇素食作為替代方案。不過,孟海山指出,有些素食餐廳會使用米酒來料理,他們無法食用,因此比起外食,更習慣在家吃飯。

此外,台灣的清真飲食多以異國料理為主,缺乏台灣本土元素。台灣伊斯蘭國際交流協會創辦人、穆斯林二代鄭平提到,自己作為一名台灣人,其實對台灣的傳統料理不太了解,反而更熟悉印尼、印度和阿拉伯的菜餚。

近年來,一些超商和賣場陸續推出穆斯林友善服務,於齋戒月時在食品貼上「No Pork & Alcohol」的友善貼紙,方便穆斯林選購。馬超彥指出,中國回教協會於2023年開始與超商合作,在店內設置穆斯林友善商品專區,提供經協會確認的可食用商品,讓穆斯林不必再花費時間一一檢視食品成分,能放心購買。

在台穆斯林尋伴難 婚配程式助交友

在伊斯蘭婚姻文化中,男女雙方被禁止像台灣主流文化所提倡的自由戀愛,穆斯林在結婚前不能與伴侶單獨相處,若想要認識彼此,必須有第三人在場陪同。根據《古蘭經》的規定,婚姻是一項神聖且莊重的契約,雙方必須先經過父母同意,才可正式結為夫妻。本身是穆斯林伴侶的劉盈均表示,談婚論嫁的程序需相當謹慎,首先一定是男女雙方本身的意願一致,然後還需要雙方父母都同意,且必須有見證人在場,這樣婚姻儀式才算成立。若父母不同意,即使男女雙方有很強烈的意願,也無法完成婚事。

《古蘭經》中所訂定的婚姻規則限制,與台灣普遍的信仰規範不同,因此許多穆斯林在台灣很難順利找到人生伴侶,只能透過自己的交友圈、親朋好友的人脈或參加活動,才比較能夠認識異性。然而,這些方式仍難以有效擴展交友圈,導致婚配成功的機會非常有限。有些國家會舉辦符合伊斯蘭教義的聯誼活動,協助穆斯林尋找伴侶。不過,鄭平提到,在台灣舉辦聯誼活動,來參加的幾乎都是同一群人,難以在活動中接觸不同的人群,因此台灣較不適合舉辦這類活動。

而台灣國際伊斯蘭文化協會,為此設計一款符合伊斯蘭婚姻規範的婚配服務程式,結合系統化篩選與社群媒體互動功能,根據使用者資料推送合適人選,並設置專屬聊天室提供雙方互動交流。為遵守伊斯蘭教義中「男女不得私下單獨互動」的規定,系統特別設計「第三人監督機制」,在聊天室中配置一名第三人監督聊天過程,確保對話符合宗教規範。透過婚配服務程式能讓台灣的穆斯林移工與學生在找尋人生伴侶的路途中,透過安全且合乎伊斯蘭婚姻規範的管道,事先了解雙方的家庭背景及個人價值觀,再思考是否走入婚姻。雖然此婚配服務程式目前仍處於籌備階段,但已超過1000人登記加入候補名單,顯示出此項服務備受期待。

談及創設穆斯林婚配服務的動機,鄭平指出,許多穆斯林年輕時沒有特別重視與同是穆斯林的伴侶結婚,導致無法把穆斯林的文化與教育傳承給下一代,事後感到非常後悔,等到一定年齡之後想要彌補,已為時過晚。除了亞洲地區,在歐美地區也有機構推出相似的婚配交友軟體,幫助穆斯林尋找人生伴侶,希望透過科技創新的技術,讓更多穆斯林受惠,也能促使他們拓展生活圈。

穆斯林大多藉由朋友介紹或參加聚會來認識異性。照片提供/鄭平

延伸閱讀:

多元友善環境 穆斯林齊聚北車

清真台灣App 造福穆斯林

Posts created 5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