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後遺「震」 花蓮重建之路

 記者 陳筠蓉、鄧俞廷、藍子瑄/採訪報導

今(2024)年4月3日,花蓮強震重創當地,不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更對基礎設施、旅遊產業及民生帶來衝擊。面對如此嚴峻的災情,花蓮的復原之路漫漫,目前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災後心理重建及社區安全意識的修復,更需要政府、民間組織與居民攜手合作,在各個領域共同努力,期盼花蓮早日恢復生機。

受花蓮0403地震影響,居民住宅遭毀損。攝影/鄧俞廷

官民協力 及時援助

花蓮0403地震造成當地多重衝擊,民生、經濟、觀光及心理層面無一倖免。最直接的影響為房屋倒塌,導致居民無家可歸。受災戶洪瑋衫表示,家園被評估為紅單級別,代表建築結構已嚴重受損,存在立即倒塌的危險,居民必須立即撤離。不同於黃單建築僅需加強檢查或部分修繕,紅單建築則面臨拆除或大規模重建的抉擇,對受災戶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花蓮當地被評估為「黃單」的建築物標誌 。攝影/陳筠蓉

對於災後救援幫助,洪瑋衫表示,花蓮縣政府確有撥款補助受災大樓,但補助金額因各戶受損程度而異。儘管如此,許多受災戶仍需自掏腰包,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房屋修繕。此外,她認為民間救援組織的協助也同樣重要。例如紅十字會和萬海集團等單位,只要受災戶提出相關證明,就能獲得現金補助或超商、大賣場禮券,直接滿足生活所需。

民間團體與商家合作,透過志工將生活必需品等物資運往災區救援。照片提供/花蓮芥菜種會

由於重建或修補房屋需耗時一年至兩年,許多受災戶被迫暫時遷出原住處,尋求其他住所。他們可能需要租賃房屋、尋求親友協助,或入住民間救援組織所設立的臨時安置所。因原住處仍存在安全疑慮,受災戶還需重新添購許多生活用品。洪瑋衫指出,相較於政府單位,民間團體的援助更為即時,讓受災戶能更快地獲得幫助。

花蓮芥菜種會在園區設置避難所,為當地受災戶打造一個暫時的家。照片提供/花蓮芥菜種會

近期接連的地震,更讓民眾對花蓮的安全產生疑慮,影響許多人前往花蓮的意願。洪瑋衫認為,政府應優先修復受損的鐵路,讓花蓮的交通便利性得到改善,吸引更多人來訪。雖然增加台北至花蓮航班班次為可行之選,但若考量一般民眾之經濟能力,搭乘飛機相較於火車的費用較高,恐將限制部分民眾之選擇。因此,加強基礎建設才是重建花蓮,重振觀光產業的最佳途徑。

商家重創 影響生計

花蓮0403地震後,民眾對於地震可能引發的餘震、山崩等二次災害感到擔憂,加上部分熱門景點受損,導致旅遊意願大幅降低。受災商家簡惠真表示,遊客驟減對其生意造成極大衝擊,尤其是以太魯閣峽谷為主的國際觀光客,減少幅度更為顯著。儘管政府提供受災商家一萬元的津貼補助,但對飽受震災之苦的商家而言,這筆金額實在杯水車薪,難以緩解經營壓力。

空蕩蕩的東大門夜市,與昔日盛況成強烈反差。攝影/藍子瑄

為振興花蓮觀光,農業部推出《農粉幣》專案,雖確實刺激部分消費,但宣傳力道仍有待加強。所謂的「農粉幣」,指的是政府為協助農民及地方產業,發放的消費券,民眾可用於購買在地農特產品或到合作店家消費。然而,簡惠真指出,許多外地遊客並不知道這項優惠,導致效益打折。她建議,政府應加強對農粉幣的宣傳,並擴大合作店家範圍,以達到更佳的振興效果。

花蓮芥菜種會全球防救災處副處長吳秉翰指出,幸虧平時非政府營利組織與政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並定期會面,才能在災情發生時迅速分配工作,加快救援速度。花蓮芥菜種會提供以工代「振」計畫,提供工作機會讓家庭成員振作以維持生計。同時,該組織也與政府合作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期盼建立長期穩定的就業環境,協助災區重建。

花蓮芥菜種會提供失業災民「以工代振」的機會,協助他們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軌。照片提供/花蓮芥菜種會

心理諮商 修復創傷

花蓮芥菜種會在花蓮習藝所為受災戶提供住宿和餐飲。吳秉翰表示,主要服務對象多為原住民、長者和孩童。習藝所內設置了教堂、提供精油按摩、電影欣賞和心理諮商等多元活動,讓飽受大地震驚嚇的居民轉移注意力,緩解帶來的不安與恐懼。他期望透過這些活動,能讓居民重建對生活的信心,並重新認同這個環境。

花蓮芥菜種會聘請按摩師至安置所,為災民紓緩震後壓力。照片提供/花蓮芥菜種會

地震過後,除了環境和經濟的重建,心理層面的修復更是漫長而重要的過程。土城醫院精神科醫師楊緯聖提出,「安靜能繫望」五原則,作為災後心理復原的指引。「安靜能繫望」 是指在面對災難或困境時,可以透過保持身心平靜、培養能力、維繫人際關係,並對未來抱持希望,來幫助自己走出陰霾。

盡速恢復交通 補助重振觀光

太魯閣景區的重挫加上不斷的餘震,影響了花蓮觀光產業的發展。世新大學觀光系教授陳家瑜表示,震後導致花蓮對外交通受阻,不僅造成遊客前往不便,民眾更是擔心旅遊安全而降低出行意願。她建議,花蓮觀光產業占比大,「交通」是影響旅遊的重要條件,政府應盡快恢復交通,並將旅遊補助含括到交通層面,才能真正改善花蓮觀光現況。

震後造成交通中斷,導致欲前往花蓮的遊客通行不便。照片提供/花蓮芥菜種會

交通部觀光署於今年6月推出《振興花蓮震後獎勵旅遊》,吸引遊客前往花蓮,促使地方觀光回溫。然而,花蓮民宿業者周金蓮提到,旅遊補助的施行,導致旅館業無法達到「齊頭式平等」,不少民眾為避免補助後還需補差額,而選擇剛好在補助金額內的旅館,導致未達遊客期待的民宿業者難以吸引客源,造成經營壓力倍增。

旅遊補助至今已實施近半年,花蓮觀光協會理事長陳義豐點出,補助的實際成效仍有限。他建議,政府可以減少地價稅、房屋稅等稅金,減少業者營運的成本壓力,補貼現階段觀光空窗期的虧損。周金蓮亦認為,目前花蓮所舉辦的活動多為短期性質,客流量僅集中在活動期間,造成業者過度飽和的現象,若能舉辦為期多天的活動,持續吸引遊客,即可有效促進食宿、交通等各方面的經濟消費。

「太魯閣沒了,花蓮漂亮的外衣也沒了。」周金蓮表示,過去花蓮的觀光重心多在於自然資源,尤其是遊客必訪的太魯閣景區。對此,陳義豐建議,花蓮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政府未來應積極推廣「去太魯閣化」,將觀光焦點轉向原住民文化,促進花蓮觀光的多元發展。

花蓮觀光景點隨處可見「為花蓮加油」字樣的海報,除宣傳活動外,也象徵為花蓮人集氣的一顆心。攝影/藍子瑄

在花蓮觀光逐漸復甦後,可能面臨觀光產業人員的短缺。陳家瑜提醒,目前不少店家因災情倒閉,造成人員轉行的狀況,政府應思考如何促使人力回流,同時在花蓮重振的期間,將基礎建設完善,幫助花蓮迎來雨過天晴的未來。

寵物震後焦慮加劇 情緒反應需關注

根據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全國家犬貓飼養數量推估結果顯示,2023年全國家犬與家貓數較2021年分別增加19%及50%,顯示飼養寵物已成為普遍現象。亦即在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中,寵物的心理健康問題將會更加受到重視。

「地震事發當下對貓咪的心理衝擊很大。」洪瑋衫表示,由於家中飼養的寵物並無經歷過強烈地震,在劇烈搖晃當下受到很大的心理衝擊,導致出現震後焦慮症及內分泌失調等症狀。她也補充,經歷地震之後也更細心地與寵物相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寵物的情緒逐漸恢復穩定。

地震的驚嚇給家中寵物帶來不少心理壓力,圖為寵物受到驚嚇而蜷縮在角落之示意圖。攝影/鄧俞廷

台灣動物溝通關懷協會理事長黃孟寅表示,寵物對於環境的變化與感受力較強,如寵物本身有相關慢性疾病或心理疾病,又在日常生活中碰上突發地震,寵物震後焦慮的症狀就會加重。此時,飼主的照護方式就顯得至關重要,可以利用動物溝通的方式協助飼主了解寵物的情緒。

另外,獸醫師徐莉寧表示,寵物出現震後焦慮症時,需針對寵物的個別情況進行治療。對於寵物因地震處於驚魂未定狀況下,建議可以在第一時間到寵物身邊安撫情緒,在餘震結束後也可以帶它出去走走,讓寵物暫離當時發生地震的環境,以消化緩解地震帶來的驚嚇。可以透過日常的相處與陪伴,以了解寵物的身心靈需求,給予寵物安全的居住與成長環境。

延伸閱讀:

地震來躲哪裡 民眾霧煞煞

地震即時警報系統 爭取災害應變時間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