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孫磊、滕健齊 、陳雋尊/採訪報導
「盲人棒球」有別於一般的棒球規則,場上只有投手和捕手是明眼人。透過明盲合作,球員們得以和明眼人一樣,奮力在球場上奔跑。藉由閃電盲人棒球隊的集結,視障朋友在這裡遇見了不同的人生故事。透過棒球,他們重新找回了指引自己人生的主控權。
關鍵提示 助比賽順利進行
盲人棒球在球場上共有六位防守球員,因視障程度不同,他們都必須戴上眼罩。壘包和球會發出蜂鳴聲,以便防守球員聽聲辨位。除了攻擊方的投手和捕手之外,防守方也會派出「觀測員」適時調度球員站位,如此一來,他們便能放心在球場上全力衝刺。
目前在閃電隊擔任志工的賴君佩,多年前在隊內擔任觀測員,進而認識了她的球員丈夫陳俊欽,他們在球場上互相扶持,成就了這對「欽、佩」佳偶。她表示,觀測員在球場上是非常關鍵的角色,在調度上除了要避免球員對撞之外,提示隊員的時機也被規定只能一次。若觀測員能綜合球員狀態和預判比賽走向,便能有效地協助防守方迅速補到球!
陳俊欽就是在賴君佩一次又一次的精準判斷下,對她產生了情愫。賴君佩表示,她離開觀測員的職位後,在閃電隊改擔任志工,現在除了負責引導球員從各地來練球之外,比賽時也更能認真觀賽,同時看顧著陳俊欽。在賴君佩多年的陪伴下,她也看到先生在賽場上越趨開朗。
球齡25年 珍惜上場機會
陳俊欽是閃電隊的元老成員,儘管在三歲時失明,但他仍然相信,只要用心克服,沒有什麼做不了的事。然而失去視力不能做的事實在太多,他才轉戰盲人棒球,尋找自己的成就感。從一開始連壘包都跑錯方向,到現在已經能在各個崗位上補足隊上空缺,陳俊欽在和隊友合作的默契下,體會到了一般人在場上衝刺的感覺,不僅交到了許多朋友,每一次的接殺也讓他有了無比的成就感。
打盲人棒球的25年來,陳俊欽見證了球隊的許多改變。2015年,他們到美國參加了世界盃盲棒錦標賽,不僅讓他見識到不同國家的球風,也多了一份代表台灣的榮譽感。近年來,他隨著年紀的增長,大傷小傷相繼發生,但這並沒有因此澆熄陳俊欽對盲棒的熱情,尤其在妻子賴君佩的陪伴下,更珍惜每一次能上場的機會。
歷經轉型 平常心克服劣勢
除了陳俊欽之外,閃電盲棒隊長紀和成,同樣也在球隊中擔任相當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球員老化,訓練新人球員成為他的首要任務之一。以前的他可說是戰功彪炳,站在打擊手的位置上,常常就是得分保證,但2015年世界盃賽場上的失常,讓他對球隊的經營路線有了轉變。
為了讓新進球員更願意來練球,紀和成逐漸將主導權轉交給新一代,雖然勝率不像從前那麼高,但打球的興致,還是能在一次次逆風翻盤的比賽上培養起來。這也讓他想起以前心高氣傲的自己,每次都想貢獻最多,「但球隊不就是每個人把自己當成螺絲,鎖在自己的崗位上就好嗎?」他感嘆道,如果在比賽過程中,能控制好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就好,那在生活上也會更加理解「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紀和成坦言:「把全部人同時集中在場上練球,是近年來最困難的事。」對於盲人,來到球場的交通是相當不便的,球員彼此時間也偶有衝突。例如周末是盲人按摩業生意較好的時候,但卻是明眼人較有空的時候。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但棒球又是他們共同的連結,所以才更需要像賴君佩這樣的明眼人,協助球隊把隊員從各地運送到練習場上。
非視覺運動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陳宥憲表示,明盲合作不僅會體現在比賽過程中,也在場下的互相鼓勵,從踏上壘包開始,到真正打擊到球,那種成就感會使他們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重啟有效率的生活,也會在一次一次的練習和比賽,凝聚向心力。陳宥憲深信「只要有心跨越,就不是障礙。」閃電盲人棒球隊的精神,就是「克服劣勢、完成每一場感動的比賽。」希望這樣的精神,能夠有更多新血加入,也能傳播給更多人看見。
勇敢揮棒 找到自信
對於常人認知來說,不用眼睛打棒球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對於視障者來說,打棒球是他們生活中最接近自由的時刻。透過盲人棒球體驗營,讓視障朋友走出戶外,使其能有一個專屬的棒球舞台,實踐運動評等,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願意讓視障者來到球場是最重要的。」體驗營學員陳璽帆提到,對於視障者而言,很多時候他們不太願意走出家門,在怕麻煩或不方便的情況沒看見這能夠嘗試運動的機會。另位學員梁耿縉也表示:「體驗營能夠增加盲人棒球的廣度,越來越多人參與這項運動,環境就會越來越好。」
有別於一般盲棒球隊的訓練,體驗營請來專業教練協助訓練,以個體差異為重點做調整。擔任教練、曾旅日的前讀賣巨人隊投手李昱鴻說:「體驗營在『訓練』層面上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員掌握打擊的節奏感。」除此之外,他也提到要達到這目標的一大要件,就是投手與打者間的溝通及搭配。
「大部分的球員其實本身就很樂觀,但希望用運動的方式讓他們能夠以更好的心態面對生活。」李昱鴻也提到,運動的意義就是帶來身心靈的健康,同時也希望不只是身障族群,也能有更多社會大眾願意走出家門,多運動。
身障棒壘協會盲棒組組長賴佳欣,剛出社會時因擔任視障讀報志工,在因緣際會之下,與創始人潘瑋杰一同加入盲棒推動的行列。賴佳欣說到:「體驗營創造了一個可能,讓先天視障的人能夠開發潛能;讓後天失去視力的人能夠找回自信。」對她而言,能夠看到視障者從第一次接觸盲棒到能夠去比賽,是最大感動,也從中得到了能量與動力。
傳遞希望 探尋人生出口
「我自己透過棒球找到了希望,那我是否可以把這股力量帶給更多人。」中華民國身障棒壘協會創始人潘瑋杰說道。
因兒時發燒導致左手肌肉萎縮,潘瑋杰起初並不願承認自己的身障身分,只希望自己能像個正常人,直到有一天父親問他,是否要參加身障棒球隊。「當時想著,難道我也能像王建民一樣在場上投球嗎?」潘瑋杰表示,初次參賽時,看到許多身障人士在球場上奮鬥,讓他深受鼓舞,逐漸認可自己身障者的身分,也開始為推動身障棒球的常態發展而努力。
「當時發現,身障棒球在台灣並不廣為人知。」潘瑋杰談到,創立協會的初衷是希望能幫助到更多身心障礙者:「或許我能成為第一位認真推動這項運動的人。」他認為,唯有讓身障棒球的環境越來越好,才能讓更多身心障礙朋友知道這項運動,並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台灣擁有許多不同障別的身障棒球隊,除了盲人棒球外,還有像聽障、肢體障礙等,各個障別的棒球隊皆與身障棒壘協會互相合作,期待越多種類的身障球隊,能夠讓更廣泛的身障族群得到幫助。「希望在未來能將義式盲棒引進台灣。」潘瑋杰表示,協會近年致力主辦許多活動,像是盲棒體驗營、各大身障棒球賽事等等,便是希望透過各種活動,吸引更多有興趣的身障朋友,將力量散播出去。
對於身障棒球的未來願景,潘瑋杰分享:「希望能為這項運動建立完整的體系。」他也期待在世界身障棒球賽奪下好成績,進一步得到更多人關注,並努力讓身障棒球成為我國正式運動項目。
潘瑋杰期盼,「或許有一天可以成立身障棒球職業聯盟。」這些目標看似遙遠,其實皆源自初衷「將希望傳遞給更多人」。透過棒球運動,身心障礙者們得以走出家門,從中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並將這份希望再次傳播出去,為彼此找到人生的出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