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家庭高齡化 兒童安置需求上升

記者 陳韻安、陳鏡媄、陳欣瑜/採訪報導

台灣的寄養體系正面臨高齡化,年輕人參與意願下降,使得寄養資源匱乏,而青少年從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過渡到獨立生活時,將面臨許多挑戰,政府與社福機構提供的支持可成為他們穩定生活的重要依靠。此外,志工的陪伴在育幼院孩子的情感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但志工資源有限,物資捐贈雖然普遍,卻無法取代長期陪伴的力量。

長期滯留安置機構 

衛福部統計,2020年底全台寄養家庭父母平均年齡超過50歲,顯示寄養家庭高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台北家扶中心社工何褚緣指出,高齡寄養者因體力不足,較難應對幼兒需求,且傳統教養方式與現代孩子的生活環境差異較大,影響雙方的溝通與相處。另外,年輕人參與寄養家庭意願下降,寄養家庭數量減少,待安置的兒童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家庭。特別是需要特殊照護的兒童,面臨長期遭滯留於安置機構的風險。

何褚緣表示,政府放寬對高齡者寄養父母的限制,讓年滿65歲且仍有體力的寄養父母繼續參與,雖然寄養家庭量能因此增加,但每年仍有約1500名兒少需要安置,對於無法找到安置家庭的兒童,不得已只能將他們送往安置機構或找尋適合的保姆,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不得已的選擇。

曾在大同育幼院生活的蔡小姐也提到,安置機構雖能提供基本生活照護,卻仍無法代替家庭給予的情感支持與穩定成長環境。對於經歷過多次遷移、家庭變故或創傷的兒童,穩定且充滿愛的寄養家庭尤其珍貴。

2018-2023的寄養家庭戶數,近年逐漸減少。資料來源/台灣家扶智庫、製圖/陳鏡媄

力不從心 難擔負荷

何褚緣指出,台灣寄養體系有許多高齡寄養家庭,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裡,見證了無數孩子的成長,並在寄養過程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家庭不得不面對愈加嚴峻的挑戰。長期的照顧責任,無論在體力還是心理層面,均造成了沉重負擔,使他們難以持續全力投入寄養工作。

作為高齡寄養媽媽的簡小姐自40歲開始從事寄養工作,期間照顧多位需要特殊關懷的兒童。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她表示感受到自身體力明顯下降,尤其在接手一名健康狀況不佳的嬰兒後,照顧工作變得更加吃力。最終,她在身心壓力和家庭責任的重擔下,於年過60歲時選擇退出寄養工作。

隨著年齡增長,寄養父母的身體狀況難免衰老,簡小姐也表示,她有許多同為寄養媽媽的朋友,依然在為孩子們服務。儘管他們面臨著體力和精力的限制,仍決定選擇用自己僅有的力量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

寄養家庭媽媽與安置小孩的合照。照片提供/受訪者蔡小姐

寄養傳愛 為愛築家

簡小姐提到,寄養家庭也有可能因爲無法持續承擔長時間的照顧責任,最終選擇退出寄養家庭行列,這進一步加劇了寄養資源的短缺。因此,她呼籲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一同加入寄養行列,這不僅能幫助孩子擁有一個溫暖的家,更能讓愛的傳遞源源不絕。

成為寄養家庭的條件並不困難,根據台北市政府的寄養服務規範只要年滿25歲以上,完成國民義務教育,且擁有穩定收入並能提供安全且足夠的家庭空間,即可申請加入寄養體系,幫助需要關懷的孩子。

透過社會大眾更多的參與和理解,才能確保每一位有需要的孩子們都能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成長,進而擁有更美好的未來。唯有更多民眾的支持與投入,才讓這份愛心延續下去,為社會上更多的弱勢兒童帶來希望與改變。

寄養家庭申請條件。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製圖/陳欣瑜

自立旅程中的守護力量

當寄養家庭或育幼院的孩子離開安置機構時,他們面臨的不僅是離開舒適圈,更是即將迎接全新的生活挑戰。在這一刻,他們將開始獨自面對社會上的各種困難,包括經濟支持不足、住所不穩定等各種問題。

為了協助剛離開寄養家庭或育幼院的孩子,政府推出「少年自立服務」。包括提供生活費、房屋押金、教育費用,並關注個人成長與社會參與,例如鼓勵青少年參加學校社團、社區活動或考取證照等,並提供獎勵金。此外,若自立少年無法找到合適住所,政府還提供「臺北市青少年自立住宅」,為他們提供一個穩定且安全的住所。確保青少年在過渡期內能獲得穩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逐步邁向自立生活。

主恩兒童之家(自立宿舍)孩子的畫作。攝影/陳欣瑜

財團法人計志文聖道基金會社工督導張義發表示,在離開安置機構前,他們會開設多元課程,幫助青少年學習未來獨立生活所需的技能,透過桌遊引導青少年學習理財觀念,為未來的獨立生活打下基礎。蔡小姐亦提及,離院前育幼院提供了多種職能訓練,幫助他們學習職場所需的技能。除此之外,還有自信訓練、人際關係、租屋諮詢與法律知識等多元課程,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的自立能力。

「除了給他們魚吃,更要讓少年學會捕魚的技巧。」張義發提到,這是基金會的願景,希望透過不同補助與多元自立課程,幫助青少年過上穩定的生活,減少面對社會挑戰時的孤單與無力感。透過政府與社會機構的共同努力,這些青少年不僅能獲得實質的資源幫助,同時還能建立對未來的信心,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透過桌遊課程學習財務管理。照片提供/財團法人計志文聖道基金會

穩定陪伴傳遞愛心與支持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孩童每日需要有足夠的蔬果攝取量,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提供平台讓民眾認購蔬果,並定期配送檢驗合格蔬果至各間育幼院,該協會執行長王子瑜表示,除了需要蔬果供應外,其實院童也很需要陪伴。

王子瑜提到,為了避免院童產生「志工只來一次,我無需深入交流」的想法,因此要求志工參與活動時每次都必須出席,如需請假也應向院童說明,他們希望透過穩定的陪伴,建立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

張義發認為,即使學生能力有限,透過學校社團舉辦夏令營等活動,與孩子們互動、提供不同的生活體驗,也能給予孩子心靈上的協助。位於基隆的主恩兒童之家即邀請海洋大學的學生幫助孩子進行課業輔導,不僅有助於孩子學業成長,也能在過程中達到陪伴孩子的目的。

然而,儘管志工積極參與活動,志工流動率高也是個棘手難題。王子瑜說明,志工團約有五、六百位志工,但實際長期參與活動的僅約一、二十位,造成志工量充足但穩定不高。因須配合孩子作息,許多志工無法長期參與,因此等家寶寶協會提供其他志工活動,如蔬果包裝,讓更多熱心民眾也有機會參與。此外,仍有民眾願意以捐贈來給予支持,何褚緣也呼籲,捐贈前可先來電確認,亦可透過社福團體擔任橋樑,將資源送至需要的育幼院。

對於民眾質疑捐贈品項、金錢是否真正的用在孩子身上,張義發表示,社福單位對此也有應對措施,如發佈捐款徵信錄,希望能將善意在網路上公開透明,減少民眾疑慮,提升大眾對做愛心的意願。

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志工正在進行蔬果包裝。攝影/陳鏡媄

延伸閱讀:

寄養家庭缺新血 兒少安置何去何從

培育兒少自立技能 勇敢邁向人生旅程

Posts created 2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