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資源困境 身障英雄揚威帕運

 記者 吳齊桀、林長岳、林怡嘉/採訪報導

台灣有一群擁抱「美麗遺憾」的運動員,即使身心有所障礙,仍積極爭取為國爭光的機會,但選手們得到的關注和資源仍遠不符期待。近年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針對分級制度建立、身障選手復建資金短缺、身心障礙訓練場館不足等問題,逐一改善解決,期盼能增進身障運動者各項資源,為身障者提供更好的體育環境,以達運動平權之目標。

提升關注 推廣全民

隨著國際運動賽事日益興盛,愈多民眾藉由關注國際賽事提升對國家的認同感。根據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數據,四年一度的大型國際運動賽事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奧運)總能吸引全球上億人次的關注,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全球觀看人次達到47億,成功帶起全球運動風潮。然而,同性質的帕運,關注度卻顯得低微,相較奧運場上的熱情應援,帕運賽場上的觀眾卻寥寥可數。

田曉雯在賽場展現堅強實力。照片提供/田曉雯

對此,帕運代表隊桌球選手李昀達指出,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對帕運的推廣及資源挹注顯得積極許多,相形之下,本地對於推廣帕運及資源投入方面則較為消極,除缺乏媒體報導外,選手在經費、訓練設施、專業指導等方面亦有所欠缺。他建議,在提升關注度方面,媒體作為消息傳遞的橋梁,扮演重要角色,政府應加大宣傳力道,透過媒體報導,拉近大眾和帕運的距離。

奧運選手為國出賽,政府及各家媒體皆爭相報導相關賽事,但帕運桌球選手田曉雯表示,相較於奧運的宣傳度,帕運的報導及推廣明顯不足,主流媒體也很少報導相關消息。她直言,政府應主動推廣帕運相關的運動賽事,鼓勵媒體增加帕運的曝光度,例如專題報導、訪談、直播等,應可有效提升民眾對帕運的熱情。
針對帕運的推廣及宣傳,體育署專員陳思瑋對此表示,近兩年來,體育署會為帕運選手拍攝宣傳片,目前在社群平台上有約七百萬次的點閱率,可見宣傳成效顯著。體育署也將選手的訓練過程拍成紀錄片,讓他們的努力被更多人看見。此外,體育署也提到,近年來企業提供越趨完整的資源,如:贊助商提供選手比賽裝備及經費等,陳思瑋也透過社群平台宣傳,執行相關的推廣政策,有效增加帕運選手在社會上的曝光度。

2024帕運會桌球項目頒獎典禮,田曉雯勇奪銅牌。圖片提供/田曉雯

築夢賽事 翻轉人生

透過政府積極推廣,愈來愈多的身障者透過復健所的協助成為運動員,李昀達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對於轉型成為運動員,他表示,當初遭逢傷痛,因緣際會參與桃園社區精神復健協會,藉由協會教練的推薦,開始練習桌球,才因此踏上身障運動員之路。

近年已有愈來愈多的選手感受到政府和民間推廣帕運的努力,對此田曉雯認為,體育署及帕運總會在本屆運動會的資源提供、媒體關注等方面,皆較上一屆東京帕運提升不少,且經由媒體報導,成功將帕運賽事在社會中廣泛流傳,讓選手更有被重視的感覺,對帕運的發展帶來更正向的幫助。

身障人士參加桌球比賽。攝影/吳齊桀

建立分級制度 確保實力發揮

隨著各國對體育發展的提升,身障運動員皆渴望擁有展現自我能力的公平舞台,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引入殘疾人體育賽事醫學分級,期盼能讓選手在運動賽場上,將實力發揮至極致。

身障選手抵達終點線。 攝影/吳齊桀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運動學系教授吳昇光提到,在千禧年的雪梨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中,上演了一場不公平的籃球比賽,西班牙智能障礙國家隊的12名選手中有9位健全者混入參賽,並且拿下金牌,該場比賽讓非身障的選手有機可乘,連帶影響身心障礙者喪失帕運的出賽資格。

由於發現制度缺失,吳昇光表示,在2010年10月他提出重大改革,催生全世界首個智能障礙桌球分級制度,而成為首位建議倫敦帕運會引進智能障礙桌球運動項目的分級制度研究員,爾後其餘運動也陸續跟進,使智能障礙運動員在賽制規則上能獲得相對應的保障。

吳昇光說明,早年制度的設立,無法依據選手身體狀況做適當調整,2000年時他在一次運動研究中,發現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將隨時間變化,需重新評估。他補充,為修正制度的不足,在2001年他提出詳細的功能性分級制度,這套制度能依據選手的身體功能與競技水平進行科學評估,並透過選手運動類型及失能分析團隊評估,將不同程度的身障運動員劃分級別。

「分級制度的更新,使更多身障運動員能在適合的級別展現實力。」吳昇光坦言,儘管分級制度的設立改善比賽的公平性,但選手們仍需更多大眾的關注及政府資源來持續提升自己。讓他們的努力和成就得到應有的回報。

簡易帕運桌球分級示意圖。 資料來源/翊起運動、製圖/吳齊桀

強化社會資源 降低治療費用 

身障運動員除需穩定訓練外,復健亦為重要的環節。吳昇光說明,無論是先天不健全,小兒麻痺或後天受傷導致癱瘓,人體的肌群必產生一定負擔。因此,需透過物理治療,協助選手訓練肌耐力及協調度。陳思瑋說明,目前復健診所可免費提供帕運選手電波治療的協助,讓選手能夠減輕復健帶來的金錢負擔,體育署也期許能有更多企業加入類似的行動,將社會資源提供給身心障礙者。

李昀達指出,實際上許多運動員從未接觸過物理治療,亦非每位身障運動員都有足夠經費及時間進行物理治療和復健,如何將物理治療推廣至身障運動員,將資源合理分配,乃政府制定政策的一大考驗。他建議,政府應將相關訊息藉由媒體推廣,使更多身障運動員獲取協助。

物理治療師張郁薇指出,因為物理治療並未納入健保補助,因此自費治療項目金額較高。李昀達亦表示,對身障者而言,獲取收入本就較正常人更加不易,遑論支付高額費用進行療程。對此,張郁薇直言,未來政府應可檢討將物理治療納入健保,以協助無法全額負擔治療費用的身心障礙者。

目前物理治療尚未納入健保給付,但透過企業及民間資源的投入,能夠有效減少運動員在治療上的經濟負擔。張郁薇盼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不僅能造福選手,更讓所有身心障礙人士獲得幫助。

身障選手奮力競賽以求佳績。攝影/吳齊桀

延伸閱讀:

克服限制 超越自我 身障棒球隊為人生奮戰

閃耀生命鬥士的舞台 帕拉林匹克奧運

Posts created 2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