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宴樓、林嘉安、徐芯慧/採訪報導
「為了改善家中經濟狀況,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所以我選擇來台灣工作。」移工 Vina Waryanti 娓娓訴說初來乍到的辛酸與焦慮,「剛來台灣時,因為和雇主語言不同常發生衝突,我曾經想逃離台灣,但靠著印尼的家人給我的支持與我信仰真主的決心,讓我堅持到了現在。」
語文差異 文化衝擊
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今(2023)年10月底,在台移工人數已達到75萬,顯示移工在台灣社會的重要性。這群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移工,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必須與家人分離,遠赴他鄉工作。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劉黃麗娟說明,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移工來台僅為賺取金錢,但對他們而言,增加收入只是原因之一,主要目標仍為追求更好的生涯規畫與生活品質。
移工在台需適應工作環境外,還需克服語言和文化差異。劉黃麗娟指出,儘管移工來台前已接受華語職前訓練,但由於台灣大多數年長者習慣使用台語,甚至客語,使移工、雇主和被照顧者間溝通更加困難。Vina Waryanti回憶,她在照顧過程中,曾因語言不通導致溝通產生誤會,而引發肢體衝突。移工阿冰(化名)也有類似的經驗,當她協助年長者起居、洗澡和進食時,語言差異會讓她難以明確理解被照顧者的需求,嚴重影響工作執行。
除了語言,移工也面對宗教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劉黃麗娟舉例,回教觸摸犬隻被視為不潔,但部分雇主家中飼養寵物犬,若雇主要求照顧犬隻,移工則須調適心理。對此,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下稱新事中心)移工專員陳妙旋解釋,有些雇主未能理解移工的宗教,包括回教不吃豬肉和祭拜習慣,這些文化上的差異,都需要雙方互相了解和尊重。
設立專法 保障權益
在移工勞動權益方面,前勞動力發展署管理組組長薛鑑忠指出,家庭看護工屬間歇性的工作,長時間待命使工作與休息時間界線變得模糊,容易出現超時工作的問題。對此,劉黃麗娟補充,移工應有適當的休息和私人空間,不應讓「家庭」成為雇主,也建議另立看護工專法保障其權益。
為改善移工長時間工作的現狀,劉黃麗娟建議,可成立非營利的照顧組織,引進移工並提供長照訓練,看護工白天在家戶工作,晚間返回組織休息,或者使用輪班制前往家戶工作,而被看護者家庭則可利用現有長照資源、家人陪伴等方式,減輕移工負擔。
留才久用 促進發展
若雇主欲加長移工在台工作年限,依據行政院頒布的「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有二項重點,包含開放在台從事中階技術工作及申請永久居留。陳妙旋指出,永久居留的門檻過高,需要雇主主動申請,且薪水標準相對較高,雇主未必有能力負擔,導致移工難獲得永久居留的資格。
實際願意長期留在台灣的移工有限,薛鑑忠指出,移工移居台灣的可能性較低,他們會考慮感情、家庭等因素而返鄉。劉黃麗娟則表示,台灣需要更全面的社會融合政策,移工已成為台灣不可取代的勞動力,而非僅是並非補充性的勞動力,唯有包容、平等的態度對待不同族群,方能促進台灣社會的多元發展。
語言照護課程 提高移工能力
為減少移工、雇主及被看護人間的溝通問題,相關政府單位及民間組織辦理實體華語及台語課程,讓移工在地學習。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外勞諮詢課課長徐郁涵表示,自今年起,配合行政院頒布的「移工人才久用方案」,設立口說班,幫助移工完成中文語言測驗並通過認證,提升成為中階技術人力。
資料來源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
除了語言課程,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顯示,台灣社福移工有九成從事看護工作,看護工照顧對象多為身障者及年長者,徐郁涵說明,由於病程變化快,其照護技巧也須提升,因此,台北移工學校會舉辦集中式的照護技巧訓練課程,增進移工的照護能力,同時也會邀請雇主一同參與學習。
徐郁涵表示,近年因逢疫情,且家庭看護工不受《勞動基準法》規範,無固定休假,難參與實體語言課程,因此,台北移工學校創立YouTube線上學習平台,提供免費線上課程,讓移工可在家學習。陳妙旋補充,週日通常為移工休假時間,新事中心也將中文實體課安排於每週日,提高移工參與意願,還利用通訊軟體進行線上課程,定期舉辦華語檢定,通過檢定者即可獲得證書以茲勉勵。
除了平日會利用線上平台學習中文,Vina Waryanti表示,她也會在平台與其他移工分享學習心得,休假空閒則會參與台北移工學校的戶外活動,一邊遊玩一邊學習。不過並非所有移工都會願意在休假進行學習,陳妙璇解釋,每個人想法不同,有些移工會選擇在休假找朋友聯繫感情,或相約出遊藉此放鬆。雇主黃萬吉則表示,尊重不同想法,但也鼓勵移工多參與語言及照護課程,除了能使勞雇溝通更加順利,也能減少誤會產生。
多元文化交流 學習尊重包容
為拉近雇主與移工的距離,更尊重彼此文化差異,徐郁涵表示,台北移工學校會委託廠商舉辦文化活動,讓雇主了解移工在台可能遇到的適應問題,除此之外,也會安排走讀課程,讓移工在工作之餘,能夠欣賞台北市的風俗民情,例如參觀大稻埕、萬華等富有歷史文化的地方。
徐郁涵觀察,移工十分樂意與朋友們一同參與活動,活動結束會在群組分享當天照片,她還發現,在過程中移工們會拍照及錄影,最後剪輯成精華影片上傳至YouTube,其他人也會在影片底下給予熱烈回饋,藉由參與活動、結交朋友,使生活更加精彩。
除了讓移工認識台灣的風俗民情,陳妙旋說明,新事中心舉辦「國際移工禪繞畫展」,展示移工的創作才能以及其家鄉文化,而移工在與民眾分享的過程中,也能從中產生成就感。
為促進文化交流,陳妙琁表示,新事中心曾與優人神鼓合作,邀請移工參訪體驗,移工放鬆身心靈的同時,也能了解台灣文化。她還提到,今年課程舉辦時間,恰逢印尼過年,移工與老師分享印尼的打鼓習俗,而在彼此分享過程中,成功促進文化交流。
不過,移工和雇主間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有時仍不免產生誤會,陳妙琁建議,雇主聘請他國移工,或許能先對其背景文化有基本認識,移工來台前,也可對台灣文化有基礎了解,減少因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誤會,學習互相尊重與包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