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芮琦、王婉渝、李承諭/採訪報導
中國於去(2022)年中發布水產禁令,陸續禁止多樣台灣漁產品進口,原先大量出口的水產業出現滯銷,已逐漸影響整個產業鏈,政府目前積極發展國內銷售與國際加工市場,盼能早日讓市場轉型,降低對中國貿易需求。
突發公告 業者恐慌
台灣出口的養殖漁業以石斑魚與午仔魚為大宗,中國去年6月以檢測出違禁藥品為由禁止石斑魚進口,12月又以水產品註冊未通過禁止午仔魚進口。農委會漁業署養殖魚業組組長陳建佑表示,中國單方面提出禁令,陸續禁止多項水產已造成沿海養殖漁業業者恐慌。
台灣外銷的兩大遠洋漁業魷魚和秋刀魚,也受去年底的禁令影響,台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皇誠表示, 12月8日當天公告禁令後並無改善時間,台灣漁產業者並沒有時間反應。同時指出台灣一直是秋刀魚年補產量的第一名,儘管去年歉收,仍名列全球前二。由於與國人飲食習慣不符,以外銷到中、日、韓為主,尤其中國佔大多數。
過度依賴 尋求改變
陳皇誠指出,台灣在所有的貿易協定中皆處於弱勢,如東協13+1或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都不是會員國,商品外銷皆受關稅阻礙。由於中國飲食習慣與我國相似、市場龐大且距離近,只需用冰鮮或活魚運送便能送達,自2010年兩岸簽訂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中國便是台灣主要的漁業出口國。
陳建佑表示,中國在禁令生效前是台灣最大的石斑魚出口國,突如其來的禁令讓漁民談好的市場輸銷計畫取消,更連帶影響運送船隻活動。他強調,養殖漁業不是停止生產就能解決問題,現有的漁貨不論冷凍或繼續餵養都是一筆龐大的開銷。
面對中國禁令,農委會也推出「班班吃石斑」政策,要讓各縣市學校午餐這學期可以「班班吃石斑」,除了填補外銷缺口外,陳建佑說明,藉由此政策能夠讓兒童接觸到台灣石斑魚,回到家後和家人分享,以開拓國內市場。
陳皇誠表示,禁令生效初期,許多中國銷售計劃受阻,早期回港的遠洋漁船必須將漁獲放置冷凍倉儲,增加許多成本,漁獲囤積雖然造成了價格下跌,卻也因此擴大了日、韓市場。他提到:「慶幸的是隨著日、韓市場政策的開放,實際困擾漁會的時間只有禁令發生的前兩個禮拜。」
基層願望 和平交流
基隆漁會代表池漢坤表示,中國市場仍是台灣外銷的重點,以白帶魚為例,中國發出禁令後,白帶魚只能送回台灣,市場飽和的情況只能降低售價,原一公斤能賣到100元的價格,最終只能降到30到40元。他坦言,近期中國已逐漸解除對台灣水產的限制,盼兩岸未來能和平來往,對台灣的農、漁產業才是最好的結果。
基隆鴻寶滿漁船船長盛燕鈴表示,漁船出港最少需花費30萬油錢加上漁工薪資約50萬,受禁令影響,過去全年出航的漁船,已有部分因成本關係提早休息,改為「做半年休半年」。他認為,以全球現況來說,中國已是最大市場,若是少了這部分出口通路,對農、漁業者都是很大的衝擊。
養殖石斑魚品相優 廣受國內外歡迎
養殖漁業過去普遍依賴中國市場,石斑魚養殖業者陳坤成表示,「禁令發生前約9成產量都是銷往中國大陸,台灣石斑魚的肉質鮮美且無異味,加上以活體方式輸出,不需經過加工處理,對漁民來說既省事又方便。」然而水產禁令生效後,漁民受到極大影響,只好因應市場趨勢力拼轉型,期望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石斑魚養殖業者陳坤成於民國105年起研發石斑魚產品,後來經由產銷班聯合經營的新港區合作社帶領,發展高雄市永安在地漁產品。陳坤成提到,「漁民只要用心維持石斑魚的高品質與產量,合作社負責研發與推廣,將石斑魚加工處裡後,分裝成龍膽石斑清肉切片包、龍虎斑鮮魚切塊以及龍虎斑魚頭切塊等各式石斑生鮮產品。」
陳坤成強調,方便性是主要需求,即便分裝形式在泰國、香港、新加坡等國都頗受歡迎,但其目標仍是國內市場,讓石斑料理成為家常菜。他表示,對於年輕人、上班族而言,大多會選擇在超市、便利商店一次購齊食材,分裝包確實符合市場需求。陳坤成說,「新港合作社致力於研發新產品,現階段嘗試將石斑魚作成魚丸、魚酥、罐頭以及湯品調理包,努力開拓日本、歐美市場,推廣台灣鮮美的石斑魚。」
近幾年來中國對台禁止進口農(水)產品的禁令對於業者影響甚大,各產業紛紛面臨轉型危機。陳坤成呼籲,「漁民需自立自強,分散風險,有政府給予幫助很重要,但不應過度依賴,風險一直都存在,只要品質顧好就不怕沒市場,遇到禁令還是要以平常面對。」
拓多元通路 降低衝擊
陳建佑表示,魚產品的取肉率只有三至四成左右,須經加工取肉處理,於是漁業署推動加工凍儲措施,獎勵漁產加工後的產品保存代替出貨,經署內調整完畢後再行賣出。陳皇誠亦認同,因歐美國家很少直接食用未加工的原料魚,魚類都須再加工將魚刺剔除,希望政府能輔導有意願加工規格化的產業,把加工作業留在台灣,垂直整合生產過程。
至於內銷方面,陳建佑表示,為使漁民繼續將魚養大,署內提出延長獎勵辦法,提供有資金壓力的漁民低利貸款。再者就是貨暢其流,包括打開漁產實體通路及電商通路,請林邊枋寮等養殖重鎮將魚貨銷至國內,積極推廣團購與鏈結新通路,讓國內市場不會因失去中國就無法銷售。
陳皇誠強調,業者需提高自身競爭力,以往中國對農漁產品檢驗標準較寬鬆,容易賺快錢,但中對台水產禁令發布後,漁船須有歐盟認證才能將原料魚賣給其他國家。他補充,捕撈業與養殖業不同,大多是捕撈一些生命週期短的魚類,就算不捕撈一年後也會自然死亡,希望政府對遠洋漁業提供更多獎勵及長遠規劃,使魚產品增加附加價值。
陳建佑指出,國內石斑魚今年一月至三月從四百多噸增加到七百多噸進到市場,市場交易量明顯增加。他對此呼籲,「政府是有能力解決這些事情的,只是需要時間及大家配合」,強調並不是政府提供補助就好,還要思考漁產怎麼銷出,「漁業署也希望未來打入更多區域,讓中國只是其一,台灣可以自行選擇風險低的通路,這也是漁業署跟產業的共同目標。」
延伸閱讀: